中国经济的一辆“马车”
  • 工作论文 2022-05-20

5月20日,央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最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7%,与上月持平,5年期LPR为4.45%,较上月的4.6%下调15个基点。这是自LPR改革以来,5年期LPR创下的单次最大降幅。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指出,“这种结构性降息体现了在当前稳增长的关键时期,金融加大力度为实体经济纾困,提振有效需求,稳定经济增速。”

此前,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只有4.8%,为2022年全年开了一个不怎么好的头。中国经济面临复杂形势,稳经济增长遭遇空前压力。

消费方面,国内消费已经持续低迷两年,今年一季度仍然缺乏起色,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只有3.3%,3月份同比增长竟然下降3.5%。外贸方面,一季度,货物进出口同比增长10.7%,出口同比增长13.4%,进口同比增长7.5%;与去年外贸数据(以美元计)相比,进出口增速比去年全年放缓了17个百分点,出口放缓了14.1个百分点,进口更大幅放缓了20.5个百分点。

消费与出口这两驾马车放缓,那么投资就成为今年稳增长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投资,近年来有一个新提法——扩大有效投资。这个提法是相对于过去重规模、重速度的投资而言,提高投资有效性就是要有高质量的投资,这也可以看成是“高质量发展”的一部分。按国家发改委的说法,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是当前宏观政策发力重点,既有利于扩大当前需求、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又有利于优化供给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

国家发改委提出,坚持精准有效投资导向,坚决不搞“大水漫灌”。在投资领域上,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积极推进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加强社会领域、生态环保、城镇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建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不是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更不是通过实施大规模的基建投资计划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而是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有序实施一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投资项目。

不过,政府推动的投资还是离不开大项目。发改委提出,要抓住重点关键,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建设。在发改委看来,实施重大工程项目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的重大举措。此外,扩大有效投资还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调动社会投资参与。比如一年50多万亿元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政府投资数量十分有限,社会投资占大头,政府投资起到引导撬动作用,要调动社会投资的积极性。

在安邦智库(ANBOUND)的研究人员看来,要提高投资的有效性,首先要看如何理解有效投资,以及不同形势下如何进行有区别的有效投资。我们曾经指出,有效投资需要抓住三点:

一是在经济上有效。不是为投资而投资,投资不是为了创造一大批债务,将投资变成烂尾工程。投资要注重市场化,不能完全是国家投资、政府投资——这样会对民营经济和外资造成挤出效应,也不利于发挥财政资金投资的引导作用。

二是在创新上有效。有效投资无疑要尽量体现高质量发展,尤其要对创新有所倾斜,但不能搞“一窝蜂”。近年国内在半导体芯片领域有大量投资,但扎堆投资造成了数千亿元的烂尾项目,造成最无效的投资浪费。

三是在民生上有效。经济稳增长与实现共同富裕紧密相关,要实现有效投资,需要在民生问题上加大投资力度。生态环境、城市更新、教育医疗、养老、城市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民生投资,都是今后要鼓励的方向。

尤其要指出的是,在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之下,要扩大有效投资,光搞大项目、大工程,只注重投资基础设施,这都是不行的,不能起到广泛推动经济的效果。在强调扩大有效投资时,政策目标不能设定为只注重经济数据好看。除了前面提到的三种有效性之外,还要注意如下方面:

第一,有效投资的面要宽,虽然不能变成撒胡椒面,但投资要有一定的宽度,不能被少数领域占用过多的资源。

第二,此轮投资的重点是稳经济,但稳经济不能与稳增长完全划等号,在当前形势下,稳经济更多是稳民生、保经济主体,也就是做好“六稳六保”。在2022年要加强的投资,对宏观经济来说是托底式的投资,重在保民生、保基本运行、保社会稳定,这跟追求高增长的投资重点不一样。

第三,当前形势国内的投资,应该分成几个阶段,先稳经济(基本盘),次求增长(增长盘),再求发展(未来盘)。反映在投资的顺序上,首先要鼓励消费、保就业、保小企业生存;其次是城市更新、农业、能源、社会保障、关键产业领域的投资;再次,是对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产业等的投资,这些领域关系到远期发展能力。

在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下,中国稳经济的迫切性空前增大。在此背景下,扩大有效投资的重点不是推高经济增速,而是要结合形势,稳住经济基本盘,稳住民生,稳住就业,稳住社会,才能成为真正的有效投资。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用户名: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