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尤其是在中国,“吃穿住行”,“吃”排在第一位。
中国餐饮文化博大精深,各地菜系丰富多样。进入21世纪20年代,随着食品工业的精细化分工,“做饭”这一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预制菜的出现,将原本复杂的烹饪过程简化为方便、快捷的操作,极大地方便了现代生活。安邦智库2022年发布的《中国预制菜产业政策研究报告》对这一迅速发展的产业进行了深入分析。
近日,安邦智库发布最新报告——《我国预制菜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与政策建议》,详细分析了预制菜行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针对未来发展的政策建议。
预制菜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成熟于80年代的日本。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预制菜就已萌芽。自2010年后,随着城镇化的推进、餐厅连锁化以及疫情影响,我国预制菜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成为餐饮消费以及产业投资的“新宠”。
尽管当前预制菜产业进入短暂的低潮阶段,但是,在安邦智库(ANBOUND)创始人陈功看来,不管是与日美等境外国家相比,还是根据国内的实际需求,我国预制菜领域仍富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民以食为天,依靠数量庞大的人口,预制菜产业的规模非常大,经济利益极为可观。以我国为例。《2023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蓝皮书》称,2023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5165亿元,同比增长23.1%,到2026年有望超过10720亿元。随着预制菜向饮食领域的持续渗透,预计未来我国乃至全球预制菜市场还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速,规模也将越来越大。
在安邦看来,预制菜根本上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农产品预加工产业,我们认为这是一场“餐饮工业化革命”,在这一产业革命的基础上,预制菜产业实质上是一个富有极大增长潜力的大平台,不论是地方政府还是相关企业均可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广泛布局,进而能够衍生出很多相关产业组合。甚至可以不夸张的说,“这是一个比半导体芯片产业更加大有可为的产业。”
预制菜行业的问题
国家统一标准缺位,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
龙头企业尚未形成,减缓产业集中化趋势
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引发食品安全担忧
基础配套尚不完善,拖累三产融合进程
消费者认可度不高,阻碍行业市场繁荣
从趋势来看,预制菜是一个极富发展前景的行业。但现在预制菜的行业存在着诸多问题,发展方向出现了粗放导致的偏离。如果这样一直发展下去,可能危及预制菜行业的未来。
因此,政策对于预制菜产业,应该鼓励、支持而不是限制,进而推动预制菜行业高质量发展。报告建议:
强化顶层统筹设计,加快构建国家标准体系。
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抓紧提高产品供给质量。
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全面推进三产融合进程。
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安邦“我国预制菜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与政策建议”研究报告的详细信息,请通过如下联系方式与安邦智库取得联系。
安邦智库(ANBOUND)北京总部
联系电话:010-56763000
安邦智库(上海分公司)
电话:021-62488666
安邦智库(杭州分公司)
电话:0571-87222210
安邦智库(成都分公司)
电话:028-68222002
安邦智库(重庆分公司)
电话:023-65900777
安邦智库(深圳分公司)
电话:0755-82903343
安邦智库(乌鲁木齐分公司)
电话:0991-6117958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核心观点来自于:安邦智库创始人、首席研究员 陈功;安邦智库研究员 夏日对本文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是本文署名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