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智库王怡:气候合作重在行动,不见得步调一致
  • 工作论文 2023-12-06

解决气候问题是一场全球战役,是政策议程中的头等大事。不过,气候行动的南北分歧依然很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减排责任分摊的问题上,至今还是谈不拢。谁该出多少钱、如何调动资源……争议声不绝于耳。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认为,他们承受着更严重的气候灾害,不该要求他们与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同样地买单。中国和印度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会议(COP28),11月30日-12月12日在阿联酋举行。关注生命和生计,是本次谈判的一项重要议题。全球的减排措施大体上比较相似,然而,劳动者才是气候行动成功的根本所在。相应地,气候议程必须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和社会问题。

如今,全球投资大量进入替代能源、环境保护和气候技术等领域。气候解决方案,离不开新兴技术。无论是智慧灌溉技术、建筑新材料、智能运输系统,还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应用,众多行业蕴藏着绿色发展机遇。

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与国际劳工组织(ILO)2023年9月联合发布一份报告的数据估算,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2022年至少提供了1370 万个就业岗位,其中近三分之二在亚洲,仅中国就占到全球总量的41%。德勤会计师事务所(Deloitte)在2023年6月发布报告指出,如果亚太国家能够抓住脱碳带来的机遇,到2050年将创造1.8亿个就业岗位;和谐有效的气候行动,到2070年能够为全球经济带来47万亿美元。在走向净零排放的过程中,工作所需的技能80%已经存在,这些技能和“绿领”人才将成为转型的驱动力。

Source: Renewable energy and jobs: Annual review 2023, 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 produc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ILO), September 2023.

与此同时,农业、能源、建筑和房地产、交通运输及旅游业等对气候变化高度敏感的行业,往往雇用的劳动力最多,大规模失业会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政府制定“净零政策”时要审慎,尽可能减少对气候依赖型工作岗位和收入的剧烈冲击,帮助传统就业群体顺利过渡到气候“友好型”或绿色密集型工作。否则,劳动者担心个人经济安全和就业前景,导致对政府的不满,由此引发激进情绪。

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UAW)与美国三大汽车巨头——通用、福特和斯泰兰蒂斯,未能通过谈判达成劳资协议。2023年9月15日零时,UAW在美国多个州发起大罢工,这是近年来美国最强劲的罢工潮之一。

原因在于,电动车生产所需要的工人数量,大大少于传统汽车制造。安邦智库(ANBOUND)首席研究员陈功,2021年9月在国际能源经济学会(IAEE)一次演讲中警告,新能源车的制造,用工数量大概不到传统汽车制造的一半,没有一个国家和政府能够承受住这种冲击。气候政策,不能过于激进和理想化。

衡量各国为气候议程做出的贡献时,大家要看到,“非资金”形式同样担负着艰巨的责任。全球促进数字技术,更多地应用于解决气候问题,关键在于劳动力掌握新技能。各国都应积极支持,技能教育和培训领域的广泛交流合作,彼此交换意见、分享最佳做法,扩大气候技能人才的供给。气候政策之窗,不应错过职业技能发展和技术规则讨论的最佳时机。

2023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期间,印太经济框架(IPEF)成员国举行了两天部长级会议。据美国商务部官网公布的信息,各国部长签署了供应链、清洁经济和公平经济三项协议。14国承诺要加强各国在清洁能源技术上的研发、商业化;通过相关基建、技术、标准设置上的协作加强各国互联;加大投资以推动清洁能源基建、技术等发展。IPEF合作伙伴,将在政策制定、劳工权利、社会保护、技能提升和再培训方面付诸行动,支持劳动力和社区的公正转型,创造优质就业和体面工作,并且开展各个层面的社会对话。

笔者分析认为,气候行动不缺足够的经济动机,而是选择合适的路径。鉴于之前气候谈判的经验教训,COP28议程不必过分强调“气候雄心”,设身处地为人的生存和发展着想,鼓励各国在应对气候问题上发挥好自身应有的作用。外部因素固然重要,还受到内部条件的制约。减碳问题上,发展中国家面临更大压力,发达国家的指责有意无意地忽视经济强弱的现实。穷国和富国,各有各的条件,气候行动不一定走得一模一样。气候技能教育和培训等“非资金”形式,也是担责任尽义务,为全球实现“净零”做贡献。发展中国家和气候脆弱的国家,可以大力加强与气候有关的技能教育培训和人才培养,促进气候应对相关的信息、数据和技术的自由流通,增加绿色就业机会,改善全球经济健康,推动公平发展,提升各地区的气候适应能力。

在地缘政治博弈加剧的背景下,气候变化是最有潜力增强合作对冲风险的一个领域。气候谈判,不应视为仅对政府承诺的期待,更应视为对每个人前途命运的抉择。全世界达成气候议程目标,不是靠旷日持久地“唇枪舌剑”,乃是各自的气候行动持之以恒取得进展和突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要尽好自身应尽的责任。各国谈判参与者不妨换换招数,找到越来越多的交集和更优解,有助于谈判破局。


作者:王 怡,ANBOUND全球项目主管国际事务主任

全面负责智库国际发展事务、对外交流与合作,建立起ANBOUND国际研究平台,拓展安邦智库-全球战略合作伙伴网络,与亚洲和欧美知名智库、研究机构和国际组织广泛地沟通,与政府和商界积极对话,促进中国与世界的经贸及投资合作。参与智库运营和日常管理,指导数字化转型与商业创新、品牌发展和研究出版活动,协助决策者拟订战略规划和发展策略。

领导和参与多项课题研究、项目咨询,包括:Europe-China Program(2021年至今)、Local Governance, Smart Cities and the Future Program(2018年至今),U.S.-China Policy Research(2018年至今),ASEAN and South-Asia Program(2018年至今),中国政策信息分析应用系统&公共政策量化研究(2014-2021),New Silk Road and Common Market(2016-2017),中国-东盟基金合作项目(2012-2013)。同时,围绕相关研究话题召集并参加学术研讨会、政策对话会、商务座谈会及论坛演讲,与国内外专家学者分享看法,为政府和企业答疑解惑。

用户名: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