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分析 | 中国老龄化大潮为家政机器人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
  • 工作论文 2024-06-17

中国正在向深度老龄化迈进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3年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约2.97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7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5.4%。安邦智库(ANBOUND)的研究团队曾估算,到2035年,预计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4.2亿左右,占比将超过30%。国家卫健委官员曾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4.9%。

我们曾提出,老龄化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长期拖累因素。目前,中国已处于快速老龄化进程,并将持续数十年。人口老龄化的宏观意义在于,由于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创造经济财富的人群减少,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中国面临的老龄化负担将越来越重,对社会保障、医疗、养老的压力将越来越大。如果中国的技术进步、经济发展效率(也是财富创造效率)不变,老龄化海啸将使得中国在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上都不可持续。

面对老龄化大潮的来临,中国基本上没有做好准备,在养老体系建设、养老资源准备、人力准备和政策体系等多个方面,都存在比较严重的缺失。

由于中国是“未富先老”,应对老龄化的社会财富积累明显不足,面对老龄化时可动用的经济资源不够。这就像一辆准备爬长坡的重载货车遇到油料不足。由于人口年龄结构问题(中国人口年龄构成正向“倒金字塔”发展),今后国内将面临财富创造与养老服务争夺劳动力资源的问题。

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和机构严重不足。由于未提前进行布局建设,国内社会化养老机构极度缺乏,即使是在北京、上海这类老龄化程度高、有支付能力的超级大城市,排队进养老院也十分困难。以杭州为例,截至2023年底,杭州市60岁以上的户籍老人已超过276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5%。杭州共有养老机构250家,床位39544张,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超1.6万人,占老龄人口比例为0.58%。2023年末,全国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4.4万个,其中养老机构4.1万个,养老服务床位820.1万张,按45.5%的平均入住率,入住老年人约为373.15万人,占全国老年人口的1.26%。除了绝对数量不足外,养老机构还面临入住率不高的问题,2023年底全国平均入住率为45.5%,杭州市约40%。

国内养老服务专业护理人员的数量和素质无法满足老龄化需求。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38.7万个,养老床位合计829.4万张,按照国家标准养老护理员与老人的比例1∶4计算,至少需要养老护理员200余万名。但目前养老护理员仅有32.2万名,缺口近170万名。如果考虑到居家养老的需求,养老服务人员的缺口将更大。

由于社会化养老体系严重不足,中国人的养老最终还是要由“居家养老”解决,这就对家政服务提出了巨大的需求,其中最突出的需求是家政服务人员。但在老龄化与少子化趋势之下,家政服务人员不足是长期问题,而且在传统思路下——依靠年轻的家政服务人员难以有效解决。

安邦智库(ANBOUND)的研究人员认为,国内应该另辟蹊径,大力发展家政机器人,以此弥补家政服务人员的不足。从产业和市场角度看,巨大的养老需求为家政机器人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有助于我国大力发展智慧养老产业。

家政机器人在养老服务中的作用有多种,主要体现在智能监护、辅助生活和情感陪伴等多个方面。

在智能监护方面,家政机器人可以通过智能传感器和人工智能技术,实时监控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时预警潜在的健康风险。例如,智能家居设备和可穿戴设备能够记录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和生理指标,为医疗机构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

在辅助生活方面,目前家政机器人的发展水平,已经可以完成做饭做菜、洗衣、扫地等多种基本生活方面的工作,还可以完成提醒用药、协助行动等工作。特别是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家政机器人可以提供实质性的帮助,以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在这方面,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有很大的前途。

在情感陪伴方面,家政机器人(尤其是人形机器人)还可以作为老年人的情感陪伴者,通过对话、陪聊、听音乐、看电影等方式减轻老年人的孤独感。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人在情感识别和互动方面的能力显著提高。2024年5月13日,OpenAI通过直播展示了产品更新。发布了GPT-4系列新模型GPT-4o。OpenAI研究员Mark Chen表示,新模型具有“感知情绪”的能力,能输出笑声、歌唱或表达情感,还可以处理用户打断它的情况。该模型的反应速度已经与人类相近,GPT-4o可利用手机摄像头描述其“看到”的东西。这些都为未来人形机器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回应老年人的情感诉求打下了技术基础。

从目前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来看,2024年5月5日,Tesla Optimus 官方账号发布最新视频,详细展示基于端到端神经网络的流水线电池分拣操作,这一动作在机器人的FSD 计算机上实时运行,仅使用2D摄像头、触觉传感器和力传感器,体现了Optimus 在低容错率环境下、少人为干预的工作能力,并可实现自主纠错。背景中约10台人形机器人分别在进行物品摆放、衣物折叠等操作,彰显机器人To B及To C端的泛化工作能力。此外,还展示了Optimus在办公室中长距离自主流畅行走的能力。

国内方面,近期已有企业的人形机器人通过运用视觉等大模型,可以做到识别并分类物品。其先接收文字形式的自然语言提问,再通过头部的摄像头,经过内置的多模态大模型对采集到的画面进行识别。不光可以准确识别桌上的每个物品都是什么,关键是还可判断出不同的物品应该放到哪里,并且是无遥操作,完全自主运行。而这些对于未来人形机器人应用到养老领域至关重要。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有关研究报告,2022年中国智慧养老市场规模约为8.2万亿元,同比增长34.43%。2024年中国智慧养老市场规模将达到11.4万亿元。与此同时,2022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516亿元,预计2024年将增至85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7.87%。其中,家庭服务机器人市场需求旺盛,特别是在智能监护和情感陪伴方面的应用,展示了广阔的市场潜力。

简单来说,由于人工智能发展和机器人技术的提升,极大地提高了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拓展了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其中,更加智能化的家政机器人走入家庭,比过去有了更大的可能性。从养老需求看,中国对于家政机器人有着巨大的刚需市场需求。由于AI技术、机器人制造提升,规模化需求增加,智能化家政机器人的成本今后也会不断降低。大力发展家政机器人,不仅可以有效满足一部分养老服务的需求,还能够在有效拉动数个产业(AI、机器人、医疗服务等)的发展,形成真正的“硬核”银发经济。

中国的老龄化浪潮扑面而来,老龄化+少子化的现实以及中国养老体系建设的缺失,使得绝大部分老龄人只能选择居家养老。由于传统养老服务的人力供给难以保证,为家政机器人(尤其是人形机器人)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场空间。AI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的提升,使得智能家政机器人走入家庭成为可能。发展家政机器人不仅能满足一部分养老服务需求,还能够在有效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安邦智库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研究和分析内容、服务。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安邦智库(ANBOUND)北京总部

联系电话:010-56763000

安邦智库(上海分公司)

电话:021-62488666

安邦智库(杭州分公司)

电话:0571-87222210

安邦智库(成都分公司)

电话:028-68222002

安邦智库(重庆分公司)

电话:023-65900777

安邦智库(深圳分公司)

电话:0755-82903344

安邦智库(乌鲁木齐分公司)

电话:0991-6117958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用户名: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