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带你看懂安邦研究报告《城市步行街道策略发展白皮书》
  • 研究报告 2025-02-26


伴随着快速的城市化,中国城市面临交通拥堵、环境污染、通勤时间过长等一系列城市病。为解决这些问题,安邦智库(ANBOUND)创始人陈功先生提出了POD(Pedestrian Oriented Development Principles)理念,强调人在城市开发中的第一优先级,而步行街道应成为城市活力的核心。如今,世界各地的城市纷纷推行步行优先政策,步行友好型城市建设已成为提升城市品质的关键。

2020年,安邦智库城市问题研究团队发布了《城市步行街道策略发展白皮书》,梳理了步行街道设计的核心原则。



按照 POD 原则,无论打造何种的步行街道,是需要满足一定共通性的规则。面向步行的必要性、安全性、舒适性以及趣味性,共有8条必不可少的主要规则:


01 用地的功能混合

城市应鼓励混合用地,逐步做好空间、活动的立体穿插,在步行活动区创造一个个精彩的吸引点,营造出空间上起承转合的不同氛围,从而让步行区更具吸引力和活力。

02 明确汽车的定位

扬·盖尔曾说“但凡任何通过建设更多的道路和停车场来缓解交通压力的措施,都只会导致更多的交通流量和拥堵。”

实践证明,汽车主导城市并非不可改变,合理调整交通网络可有效缓解拥堵,并改善城市环境和生活质量。

03 发挥交通的辅助功能

步行区外围应有方便快捷的绕行连续干道,缓解减少的机动车用道面积。而环形交通与放射状主干道结合,可方便步行区的行人到达和疏散,从而平衡步行与交通的双重需求。

04 保护行人安全

步行没有安全感就会让人们躲回车里。而保障步行安全的第一个因素是街道宽窄。研究表明,当车道增加,马路每拓宽一倍,死亡事故的数量会增加三倍。

05 打造适宜的空间形态

打造适宜的空间形态,把握好尺度至关重要。符合步行空间尺度的建筑物、地面设施与街道家具,可以提升步行舒适度,让步行区更加宜人。

06 打造清晰的引导系统

步行空间是城市中让人们慢下来,走进去的容器。可是如何让人走进去?好的引导设计必不可少。韩国甘川村,通过色彩艺术梳理出游线,让游客在错综复杂的街巷中逛的有序。只要追寻着特色路标,游客随时都可以从主街进入小巷。

07 营造友好而独特的街容

步行的趣味性,首先要从友好而独特的街容,或者说是好的边界开始。增加沿街面的活力可以从“开放比例”、“节奏感”和“限制重复”三种方式入手。

08 做好经济活动的融合

步行街道的发展需与经济活动相结合,利用商业、文化与建筑融合,打造特色步行区,推动区域经济活力,使城市更具竞争力和可持续性。


该报告还探讨了商业型、休憩型、链接型步行街道的特点,并结合国外成功案例,为中国城市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和可行性建议。

用户名: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