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工业发展十大重点领域,也许是高考填报志愿的参考对象
  • 工作论文 2022-06-27

这几天,各地陆续发布了2022年高考成绩,志愿填报工作即将启动。高考报志愿,搜集信息很重要。哪家学校排名强?哪个专业更吃香?哪些是夕阳专业,哪些又是朝阳专业?不能说它决定了诸多学子的一生,但了解一些国家推崇、市场喜爱的专业总是有利无害的。

今日,安邦智库(ANBOUND)特别为高考学子推出特辑文章,从政策与市场角度带你了解前沿行业与重点领域,了解接下来十几年市场真正需要的某些专业人才,助你或你的孩子对专业的选择方向更加明确!

近些年,“专精特新”的概念日益兴起。

所谓“专精特新”,是指鼓励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创新型”的道路。正式提出“专精特新”这个概念已有十年。

2011年7月,时任工信部总工程师的朱宏任在《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报告(2011)》新闻发布会上提出,要大力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即专业、精细管理、特色和创新。2013年工信部进一步将“专精特新”概念概括为: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并提出具体内涵。自从2021年9月2日,国家领导人宣布推出北交所后,“专精特新”这个概念瞬间爆红。北交所的定位是服务于创新型中小企业,而“专精特新”是创新型中小企业中的尖子、甚至是尖子中的尖子。

2018年11月,工信部提出培育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明确“小巨人”的属性和评价标准;2021年年初,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出台《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十四五”期间,针对中小企业发展预计给予累计100亿元以上的资金补贴。

截至2021年9月,工信部已公布三批共计476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万余家,入库企业11.7万家。工信部提出目标,在“十四五”期间,培育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1000家“单项冠军”企业,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格局。

其中,工业“四基”是: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

制造强国十大重点领域是:1、新一代信息技术;2、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3、航空航天装备;4、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5、先进轨道交通装备;6、节能与新能源汽车;7、电力装备;8、农业装备;9、新材料领域;10、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数量呈增多之势

随着国家层面的政策推动梯度培育体系的建立,各省市“专精特新”政策也陆续出台。2018年以来,不少省市出台了相关政策,落实培育国家、省、市、区(县)级专精特新企业,各地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数量呈增多之势。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月31日共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922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总计351家。工信部分别于2019年5月、2020年11月和2021年7月公布了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其中,2019年公布的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248家,上市41家;2020年公布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1744家,上市170家;2021年公布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2930家,上市140家。

从地区分布来看,35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集中在江浙沪、北京和广东区域。351家公司中,上市公司数量排名前五的地区分别为江苏省(63家,占比18%)、广东省(43家,占比12%)、上海(34家,占比10%)、浙江省(31家,占比9%)和北京(24家,占比7%)。分批次来看,前两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主要集中在浙江沪和北京、广东等地;第三批次山东、安徽、四川等省份的上市企业明显增多。

图 | 各省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数量(家)

资料来源:Wind,安邦智库(ANBOUND)整理

图 | 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地区分布

资料来源:wind,安邦智库(ANBOUND)整理

从行业分类看,“机械、化工、医药、电子、电新领域”专精特新公司超半数。专精特新上市公司集中在中高端产业领域,机械设备行业公司数量远超其他行业。351家企业中排名前五的申万一级行业分别为机械设备(91家,占比26%)、电子(40家,占比11%)、基础化工(55家,占比16%)、医药生物(44家,占比13%)、电力设备(23家,占比7%)。

表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申万一、二级行业分布数量及占比

资料来源:wind,安邦智库(ANBOUND)整理

图 | 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行业分类(%)

资料来源:Wind,安邦智库(ANBOUND)整理

截至目前,工信部共发布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名单,总计464家企业。其中有188家上市公司。其中,24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图 | 同时是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名单(24家)

资料来源:工信部,安邦智库(ANBOUND)整理

“专精特新”企业毛利率和研发费用占比高。专精特新公司普遍较小,近八成公司市值不超100亿元。截至2022年1月底,351家专精特新A股公司中,273家市值在100亿元以下,占比78%;其中,市值处于50-100亿元区间的公司最多,为101家,占比29%,市值处于30-50亿元的公司有96家,占比27%。市值超过300亿元的公司仅有8家,分布在电新、医药、电子、汽车四个领域。

图 | 专精特新公司市值分布(截至2022年1月28日)

资料来源:wind,安邦智库(ANBOUND)整理

203家专精特新上市公司2020年营业收入处于3-10亿元区间,占比58%;2020年营收处于10-30亿元的公司为84家,占比24%;18家公司2020年营收超过30亿元,主要分布于化工、医药、汽车、电新领域。

2020年,17家已上市专精特新公司亏损,其中半数为电子、机械领域公司。113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处于5000万-1亿元之间,占比32%;111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处于1亿元-2亿元之间,占比31%。

图 | 专精特新公司营收分布

资料来源:wind,安邦智库(ANBOUND)整理

图 | 专精特新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布

资料来源:wind,安邦智库(ANBOUND)整理

2020年,351家专精特新公司平均营收为10.54亿元,平均归母净利润为1.29亿元,与创业板、科创板、中证1000指数成分相比均较小。但专精特新板块平均毛利率超过40%,明显高于创业板和中证1000指数成分,仅低于科创板。同时,351家公司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81%,也仅低于科创板(10%)。

图 | 专精特新公司毛利率、研发费用占比较高

资料来源:wind、国海证券研究所,安邦智库(ANBOUND)整理

目前已上市专精特新公司中,近半数公司2020年的毛利率在30%-50%之间;50家毛利率超过60%,其中31家为医药生物公司,占绝对多数。351家专精特新公司的研发费用占比主要分布在3%-10%之间;其中,营收规模超过10亿元的公司研发费用占比较低,小公司研发投入力度普遍更高。

图 | 专精特新公司研发费用/营业收入分布

资料来源:wind,安邦智库(ANBOUND)整理

“专精特新”企业所面临的难题和痛点

要指出的是,现阶段,“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有待解决,改变中小企业在创新创造方面发展缓慢的现状。

1、上市不应成为中国的“专精特新”企业的终极目标

很多中国的“专精特新”企业认为,上市可以带来大量廉价资本、较高知名度、市场可见性、便于营销,而且能规范企业管理。然而,华为就是一个非上市企业典型案例,华为没有上市同样也能具备上述特征和优势。因此,上不上市对“专精特新”企业而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专注于自身研究领域,实现有实质性的技术创新和研发突破,为“国产替代、自主可控”做出有价值的贡献。

相比而言,德国隐形冠军企业不喜欢上市,主要是因为不愿意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而他们很多都是家族企业。另外,当下的德国是一个股票等资本市场不发达,而银行发达的金融体系。不论是商业银行,还是当地的储蓄银行、信用合作社等,基于长期的合作中所获得的信息,将信息转化为信任,信任转化为信用,能够提供长期低息贷款。特别是,在经济萧条的时刻,德国银行奉行“雨天不收伞”的原则。因此,德国的隐性冠军倾向于自我融资和债务融资,而不是选择上市。

2、知识产权保护是“专精特新”企业的“命根子”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产学研中心主任、E20研究院院长傅涛表示,“对中小企业而言,真正的‘命根子’是它的知识产权和相应的技术。如果真的想发展中小企业,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国家建立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非常必要。知识产权的保护集中在技术产品,如何真正持续开发技术产品,解决产业化转型中间的一些技术壁垒,这需要在完善的机制环境下进行产学研合作,而且不是简单的合作,是长期的基于技术产品化、基于产品化开发的合作。

同时,在知识产权上,国家以前对高新技术企业一直有适当优惠,而且已经持续多年。‘专精特新’企业是不是能够像高新技术企业一样,得到一种专项的财税优惠,需要研究和探讨。以前科技部一直对‘火炬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有专项优惠,未来对‘专精特新’,尤其是对‘小巨人’企业,是不是能有专项优惠政策,行业特别期待。”

3、“专精特新”企业需要更良好的营商环境

民营企业面临着不同的困境,尤其是改革开放初期,民营企业很大一部分迷恋一些资源性、资本性的介入方式。未来高质量发展时代,民营企业就是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路径。因此,对地方政府而言,为民营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搭建更好的政策环境、生存环境,包括税收、人才都需要做大量工作。

原来我们只是区分国有和民营,未来应该区分“专精特新”企业,还是“非专精特新”企业,对“专精特新”企业的鼓励应该有更强的目标性和针对性。像靶向药一样,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扶持有“专精特新”情怀的民营企业健康成长。

4、解决“钱”和“人”的问题

前面我们已经指出,上市不应成为中国的“专精特新”企业的终极目标。但“专精特新”企业需要解决“钱”的问题。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仍然存在“玻璃门”的问题,即便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也有不少企业面临“缺钱”难题。

例如,当初创业时,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斌带领团队一头扎进了工业无人机领域。任斌坦言:“为了上市,在研发、人员方面连续填了很多‘坑’,在服务、营销方面也做了开拓,投入很多。”他希望,在专精特新“小巨人”发展过程中,给予民营企业更多的资本等创新资源支持。

对于这个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恒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江浩然表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性政策,缓解中小微企业经营压力,不断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加大资金直达企业力度。但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高效贷款审批模型进度还不够快,风控策略仍然依赖传统抵押、担保等,仍有不少企业面临‘贷款难’问题。”

江浩然基于过去几年调研内容的跟进与延伸,建议由监管部门牵头,引领金融机构细化、梳理中小微企业的多维度数据,弱化对抵押、担保等传统体系的依赖,建立以动态数据为基础,打造业务、及与数据为一体的企业评估体系,更加客观地展示中小微企业的成长性与偿清能力,用高效的审批流程确保资金直达中小微企业,推动解决“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

此外,在困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的问题中,人才缺乏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人才的匮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后劲。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所所长杨德才建议,多措并举解决创新瓶颈及人才支撑不足问题,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急需人才的引培力度,帮助企业梳理紧缺人才类型,完善产才融合推进机制,推动校企合作,从长远角度解决企业人才不足问题。

总之,“专精特新”企业对中国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地方政府应从多方位、多维度为“专精特新”企业营造良好的生态氛围,使其能够更加专心专注于研发创新领域,进而真正实现我国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本文内容主要来源于安邦重点研究报告——《“专精特新”的中国之路》(「战略观察」总第791期,2022/4/19)。「 ANBOUND战略观察 」 是基于安邦智库对现实社会和经济环境分析和预测基础上,有关中国未来政策的信息分析系列研究报告。相关研究,主要是通过各种分析手段,有效的综合各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此来解析各种战略问题和政策方向。而各种潜在的变化趋势,是我们最为基本的研究重点。了解完整版,欢迎登录安邦产品官网或微信服务号阅读全文。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用户名: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