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心里话|陈功:我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四)
  • 公司新闻 2025-04-02

安邦智库创始人陈功:当我能成功定义时间轴上的每一个节点的时候,我就能够明白一切事情。


研究员的工作状态究竟是什么样的?智库的工作内容都是什么?2021年9月,安邦智库(ANBOUND)创始人陈功先生在内部的深度讲话《我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中为大家阐释过。

职场心里话接下来,将会用五期的内容,为大家深度解读,安邦智库究竟聚集的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如何面对质疑


第六个问题是如何面对质疑。

很多做市场工作的人都明白,这方面的质疑和挑战非常的多。当你向别人推荐安邦的产品和服务时,别人都会有所考虑——值不值,这是一种价值考虑。他会质疑你,“你们安邦的东西不行,你们那谁我都知道···你们陈功我清楚,他不行···”有很多讲这种话的人,三十年了什么人都见过,很多讲这种话的人我都不认识,这是真的。

大家要知道有两种人是永远无法被唤醒的,第一种是有预设立场的。这种人你是没法跟他讲道理的,他已经锁定了自己的立场,说之前他已经预先就想好了,你跟他说什么都是没有用的,这就是预设立场。当然有人回答是赞同的,那也有预设立场,像我就喜欢余秋雨,我就喜欢这个节目等等的。凡是有这种预设立场的人,跟他讲道理是没有什么太大用处,他会抗拒你输入的任何东西,输入任何东西都是没有用的。

余秋雨

第二种人,我觉得是假装睡觉的人、装糊涂的人,这种人也是无法被唤醒的。无论你说多少,无论你有多么充分的理由,你准备得多么的充足,你还是对他没有什么作用的,这种人是无动于衷的,他是在假装睡觉。

这两种人是无法被唤醒的,实际上这些人也都是非理性的一种表现,你怎么解释也是没用的。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我们经常说的就是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我承认这一点,非常认同这一点。但是在“博大精深”这四个字里,我们知道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它可能都是博大精深的:一个方面是正面的,是好的方面,是可以拿得出来放到台面上的;还有一种博大精深是负面的、不好的东西,这种负面的博大精深在过去我们就称之为是“糟粕”。如果我们承认这一点就可以明白,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就是“博大精深的招摇撞骗”——本来没有那么大价值的事情,硬是给说得很大。这还不是骗吗?除了骗还能是什么。很多人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里面,学来学去,甚至学了一辈子,始终在这博大精深里边没出来。因为博大精深嘛,就不容易搞明白,很难一下子就搞得很清楚,学了上下五千年,再等明白过来就晚了。

实际上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义正言辞跟你进行辩驳的、挑战的,诚心就是针对你怼来怼去的,实际上就是在博大精深的招摇撞骗当中,一直在漩涡里面转来转去,只是他自己没有意识到这是中国文化的特点。明白了这些东西,大家就要明白质疑是正常的,别人怼你几句也正常,别因此而伤心,这种明白不是基于人,而是基于中国文化,因为被欺骗的人从来都相信骗子说的是真理,在中国很多时候真理是在骗子手上,这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



您的预测和推理靠得住吗?

第七个问题是很有挑战的一个问题,有人经常问,您的预测和推理靠得住吗?这个问题就很尖刻了。

美国有一位参议员叫罗姆尼,他是摩门教的教徒。摩门教有一个特点,年轻的时候都要出去传教,传教就靠嘴巴去讲。所以按说他是受过很好的这种演讲训练,这方面素质和积累是非常丰富的一个人。他还当过马赛诸萨州的州长,也竞选过美国总统,但是罗姆尼这个人也赢得过美国的著名的拙嘴笨腮奖。拙嘴笨腮奖就是说话很不利索的奖项,罗姆尼赢得奖项的原因,我看很多时候是因为咬文嚼字。他是个好学生,学业非常棒,但也正因为如此,带来了一些后果和影响。

威拉德·米特·罗姆尼

关于罗姆尼,我印象比较深的有这么一句话,有关数据的一句话,他说“只要有足够的数据,他就有信心解决每一个问题。”罗姆尼是贝恩咨询公司的老板、董事长,很有经营能力,他也是盐湖城奥运会的实际管理人,是支配一切的关键人物。因为他,本来搞不下去的盐湖城奥运会最后经过他的手还赚钱盈利了,所以他对经营、解决现实问题是很有一套的。他毕业于美国的名校,又做顾问、咨询、企业管理咨询,所以他非常善于使用数据来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才说出这句话,“只要有足够的数据,我就有信心解决每一个问题”,这是很牛的一句话。

面对这种对数据极度迷信的人来说,我基本上是无言以对的。我只能这么说,“当我能成功定义时间轴上的每一个节点的时候,我就能够明白一切事情。”这句话我是有信心讲得出来的,因为你能明白一个事情的演变过程,清楚了解到每一个时间轴上、每一个节点的时候,你能够对它了解到定义的程度时,就可以明白一切事情。难就难在你定义不了节点。别说一个节点了,如果你有更多的节点无法定义,那就更是一团浆糊了。事情都是这样的,这是方法的不同。

罗姆尼所要追求的目标跟我所要追求的目标是一样的,只是路径不一样,这是最关键的地方。同样对于预测和结果,我知道很多人都说我是瞎蒙的预测,这话我差不多听了三十年的时间了。

莫里兹·石里克(Moritz Schlick)的实证主义非常强调可验证,他说凡是不可验证的都是伪科学、伪学说。在安邦待过的人,凡是听过我讲信息分析的人都知道,我特别喜欢强调可验证,我几乎说了一辈子可验证、要验证,结果人家说我的分析结论验证之后还都是瞎蒙的。我也没有办法,这里能说得清楚吗,说不清。这些人往往连石里克是谁都不知道,你跟对科学方法论一无所知的人去解释,那不得要恶补好几年的课才能说清楚。很多人谈得头头是道,讲话很有条理,但就是没有逻辑,百分之九十九是瞎扯淡、胡咧咧。


安邦可验证案例







要知道大多数的情况下,一件事情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发展过程当中有很多事情是影响它的,有很多的因素是可以影响到的,有的因素你是可以明显地察觉到的、看得到的、可观察。但还有潜在的因素。这时就更棘手了,你要能够发掘和发现。

为什么要强调发掘和发现?在我们的信息分析方法论当中,是高度强调发现和发掘。因为你没有这种发现和发掘,你就无法察觉、观察到这些潜在的因素。在所有的这些因素当中,在发展过程当中的影响因素当中,你可以形成很多的逻辑,不是一条逻辑。很多人说得头头是道,这种头头是道的逻辑就是其中之一。这种逻辑可能有十几种、几十种,非常多,但往往有一种现象,这种逻辑解释到一半儿、走到一定程度就进行不下去了。这就是我刚才说的瞎扯淡、胡咧咧,这种情况是不可验证的,没有办法为结果所验证,验证的结果是不支持的。在这些所有的逻辑当中,只有一个逻辑是真的,是可验证的,那么可验证的逻辑才是真的。我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我刚才说的。

虽然它理解上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理解后会有很多的益处,对我们做工作、甚至对我们理解人生都有很大的这种帮助。你会发现在人生当中很多的事情,即便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是说三道四的人依然非常多,好像每个人都振振有词似的,但你知道对你最大影响的只有一个逻辑,一个人说的它是真的、它是正确的,被你的生活所验证的,那么其他的头头是道的、条理清晰的都是瞎扯。

这种真实的逻辑是靠推导而产生的,对大多数人来说,通过推理导出一个逻辑还是很困难的事情,就是讲出一番道理来还是比较困难的,但对我来说,推理不是一件难事,因为我知道人和动物的区别就在于逻辑关系和逻辑推理。我记得爱因斯坦曾经总结说过,对世界文明和重大进步真正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类贡献就是两个,第一个是逻辑,第二个是实验观察。在安邦恰好这两个都占全了,只是这里工作的很多人都不知道,也不太明白为什么爱因斯坦说对文明和进步真正有重大影响的贡献就是这两个——逻辑和观察。

讲个故事尝试解释一下。我有一只猫,我用猫粮来训练它,它现在每到吃饭的点就会来叫我去吃饭。怎么做到的?因为一件事情跟另外一件事情是有关的,猫是一种动物,它肯定不知道逻辑,不会知道这种关系,但人是知道的,所以每到吃饭的时候,我就在我自己的办公室门口喂它吃的。慢慢地,随着时间变长,它就明白了“吃饭的时间”和“自己能得到好吃的”这两件事是可以联系到一起的。到了时间它就跑来了。所以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是懂得逻辑的,猫是不懂得逻辑的。

逻辑这个东西很重要,它是一种关系,代表的是一种理性。换句话说,你要不懂关系,你要不能定义关系,实际上你一定是不理性的。这就像钟点与猫吃饭的关系,一旦这种关系建立起来,连猫都能做点事情,逻辑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我搞预测就靠逻辑推理,主要靠这个,简单来说是这样。所谓推理其实就是关系的推导、定义和认识,掌握了这些,再加上你看的东西如果很多,那么你就能推理了,比别人更早的知道一些事情的发生。最终是不是准确,我就不知道了,实际上我也不关心问题。但是我看到太多的人在我后边胡咧咧、瞎批评,基本上你们所知道的网红、社交媒体、微信都是这些瞎咧咧的人,我是乐在其中,很享受他们的这种瞎扯,只是偶尔逗他们一句,就跟我逗猫差不多。

今年我提出了一个概念,就是“历史现实主义”。我还查了查,好像以前也没有什么人提这个概念。我提历史现实主义的概念,并没有参考别人,完全是自己的观察和推理得出的结论。

历史现实主义就是非常强调把历史当成社会大实验去看待。一般人是把历史当成故事去听的,究竟是当故事还是当成社会大实验去分析和看待,那是大不相同的,明明历史已经否定的东西,现实主义者打着现实的名义还当成个宝,这能不失败吗?所以一定要加上历史龙头,这就是历史现实主义。

别人炒盘菜,你可以用仪器去做定量分析,得出数据,但这肯定并不是一切,因为你连别人为什么炒盘菜都不知道,这只有从头到尾看过别人的生活才能明白。所谓的社会大实验那就更是如此了。

孔德在十九世纪就说过,所有带假设的科学都是伪科学。今天我们很多的中国人恐怕连这些最基本的方法论都忘记了。

既然逻辑和观察被我说得这么重要,那研究就一定要对应,否则逻辑和观察就实现不了。逻辑和观察不是指你个人的眼睛,就你一个人、一个个体,不是这种逻辑和观察,而是要配套一个体系,才能够顺畅的实现。这种逻辑和观察,不能用那种听说过的数学方法去做,那些方法实际上都是用框架、经济学八股去做的,也就是固定的框架模型去做的,是别人的东西,是现成的东西,你现在需要的是创造,需要通过你的逻辑和观察构建新的结构化的模型和方法。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用安邦方法。安邦方法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就是追踪研究。

这里边越说可能话就越远了,涉及到很深的研究理论方面的问题,就不多讲,这些方面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就是一句话,你不追着看,能够看到社会大事业吗?

顺便说一句,凡是我刻意写的一句话,在简报当中、在什么地方,大家可能会意识到这句话好像不常见,这种刻意表达的意思实际上是我费劲儿最大的一句话。就这一句话可能只有几个字,比我写过成千上万的字费劲儿多了,他要反复的掂量,反复思考,还要检索,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想来想去,反复考量之下,我才会写这样的一句话。

不过我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人跑来问我,你说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很多人问我的都是无关紧要的问题。坦率地说,大多数都是我懒得回答的问题。我明明盖起了一栋楼,但大家关心的却是这栋楼的砖头、瓦块儿的尺寸,对这栋楼却视而不见。这种人跟我的差距就像本雅明说的,就是五百年的差距。我很遗憾,但是这种事情依然存在。

我这么说是不是有点主观?可能是有点主观,但我觉得主观是最重要的,最有价值的。我记得阿城好像也说过主观的东西是最有价值的。我看过姜文跟窦文涛做过的一期节目,在节目里面,姜文也这么说过,大致一个意思,主观事情是最重要的,人和人的区别就在于这种主观的区别,主观表达上的区别,就是想法的不一样。这种想法不一样才能看出人和人不一样,差别就在主观里面。在我眼里的世界就是两个,一个是自然界,一个是图书馆,一个是客观一个是主观的。实际上客观的那个跟我有什么关系,我相信跟大多数人也没什么关系。世界是始终存在的,地球永远存在,不会因为你而改变,主观的那个东西对我、对大家才很重要。

说了这么多的,其实就是一句话,事实、定义、推理和预测是给能看得懂的人看的。

用户名: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