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分析|如何看待全球电动车产业的战略调整?
  • 工作论文 2024-03-27

近几年,在各国出台绿色政策的支持下,在资本对新能源汽车的追逐下,全球汽车行业面向电动化的转型进行得如火如荼。中国电动车厂商在这条新赛道上成为后起之秀,迅速崛起为世界最大的电动车生产国,同时也成为最大的电动车出口国。

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量522.1万辆,同比增加57.4%。日本2023年全年出口量约430万辆,我国在2023年正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汽车出口第一。从2023年品牌出口销量榜来看,总计出口销量达到383万辆,同比增长62.7%,其中新能源车出口量104万辆,增长43万。2023年中国新能源市场品牌出口量中,特斯拉以344078辆排名第一,比亚迪和名爵位列二三名,出口量均超过了20万辆。

中国电动车厂商在新赛道上的崛起,不只是整车生产,而是表现在全产业链——从锂矿、动力电池、零部件供应,一直到整车生产。相比国外电动车,中国厂商还保持了其强大的传统优势——低价格。在中国出口的“新三样”中,就有两样(锂电池、电动车)与电动车产业链有关。从迄今的发展态势来看,中国的电动车厂商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建立起某种程度上的系统优势。

不过曾经力推新能源车的美国和欧洲市场,近期出现了电动车行业的“大退却”。原先曾热衷于新能源车的欧美企业和政府,似乎不约而同,在近期纷纷出现了“转舵”的迹象。

在企业层面,德国奔驰公司日前宣布放弃其2030年实现“完全电动化”的目标,并且延迟了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销售计划的预期实现时间。美国的福特汽车也全面调整了原先的电动化战略,推迟了数十亿美元的电动车新设投资计划,并削减了电动车产量、调低了利润率目标。曾被称为“特斯拉劲敌”的美国电动汽车初创公司Rivian Automotive因为持续亏损于近期宣布裁员10%,并且停产数周以调整其生产战略。雷诺汽车因资本市场低迷终止了其电动车业务Ampere的IPO上市。还有一个大消息是,近日苹果公司终止了其电动汽车项目,这意味着,在花费了十年时间、投入了100亿美元后,苹果公司宣布其电动车计划失败。此外,谷歌旗下的自动驾驶项目Waymo的自研纯电动车型Firefly,最终因为高昂的造车成本和脆弱的造车能力宣告停产。

各大企业调整电动汽车发展战略的背后,是相关政府调整产业政策以及电动汽车需求趋于疲软。不少国家的电动汽车补贴政策告一段落,比如,德国从2023年12月中旬开始停止对电动汽车发放补贴;英国和瑞典也在2022年停止了电动汽车的补贴政策。此外,市场需求疲软也对电动化的进程造成了阻碍。

欧美政府和汽车巨头集体从电动车领域退出,这不是小事,对于已在电动车领域做出重金投资、布局产业链的中国企业来说,需要考虑国际形势和国际市场环境出现重大变化之后的形势,以及随之而来的影响。

首先,要紧密跟踪形势变化,弄清欧美业界从电动车领域退却的实质与程度。

虽然国内外对电动车存在争议,但中国的电动车产业已经是一个规模巨大的产业存在。欧美国家的退出仅仅是推迟向电动化转型的时间,还是从此完全退出电动车领域,重拾燃油车路线?

我们认为还需要跟踪和观察。虽然全球对于气候变化的原因和机理并不完全清楚,但各国关注气候变化并以此影响产业政策,这种真实的关注也是此前汽车产业向电动车转型的原因。如果欧美不再搞政治正确,今后不再选择电动车,那将会对中国电动车产业界带来长期打击。

其次,欧美退出应该促使国内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进行反思。

过去,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在技术路径上视电动车为绝对优先方向,财政补贴也聚焦于电动车方向。在某种程度上,产业政策就是照顾谁、不照顾谁的那点事儿。现在看来,当电动车产业做大了,就绝对不是政策照顾那么简单了。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统计数据,从2010年政策起步到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贴已经超过1521亿元,至少覆盖了317万辆汽车。乘联会的统计数据称,2017-2021年间,国家累计发放新能源汽车补助资金1275亿元,获补贴车辆400万辆。实际上,这类财政补贴是一种政策套利。但是,新能源车不能永远依靠政策性的补贴发展,随着各国补贴难以持续,电动车领域必然面临重大调整。

第三,电动车的持续高增长不太可能持续。

安邦智库首席研究员陈功在2023年下半年开始就提出过判断,电动车从2024年开始将会迈向低谷。在安邦智库2024年趋势分析会上,陈功再度提出过电动车发展趋势下滑的判断。现在来看,在市场和社会层面,电动车领域暴露出的内在问题在不断增多。

电动车的技术方向存在一些现实问题。比如,现在的动力电池以锂电池为主,但锂电池存在比较严重的安全问题。再比如,电动车只是在使用阶段没有碳排放,但从全生命周期来看,电动车并非低碳汽车的最佳选择。此外,电动车的大量普及还会带来巨大的电池回收压力,由此带来的污染问题相信很快就会出现。

欢迎关注安邦智库!本期内容摘选自安邦智库(ANBOUND)简报产品文章——《如何看待全球电动车产业的战略调整?》(「 每日经济 」总第7114期,2024/3/3)。我们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研究和分析内容、服务。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安邦智库(ANBOUND)北京总部

联系电话:010-56763000

安邦智库(上海分公司)

电话:021-62488666

安邦智库(杭州分公司)

电话:0571-87222210

安邦智库(成都分公司)

电话:028-68222002

安邦智库(重庆分公司)

电话:023-65900777

安邦智库(深圳分公司)

电话:0755-82903344

安邦智库(乌鲁木齐分公司)

电话:0991-6117958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安邦智库官网

“在看”,还是“再看”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用户名: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