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报 | 安邦智库陈莉:自贸试验区的五点建议
  • 问题访谈 2025-07-07

来   源 | 国际商报

原标题 |《开放苗圃绽繁花 制度创新结硕果》

作   者 | 邵志媛

日   期 | 2025-07-04


“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鼓励首创性、集成式探索,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辐射作用更强的改革开放新高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自贸试验区建设锚定了前进方向。日前,《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进一步明确,“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建设先进产业集群,促进自由贸易试验区产业协同联动”,为这块承载着改革使命的“试验田”注入了新的耕耘目标。

今年以来,各自贸试验区紧扣战略部署,在制度创新的苗圃里精耕细作,一项项首创性成果如破土新芽般不断涌现,正以集成式探索勾勒开放型经济的全新图景。

百川归海拓新域,长风破浪正当时。受访专家表示,展望未来,自贸试验区当锚定前沿赛道与特色定位,以更深层次改革开放激活制度创新内核,持续释放制度型开放红利,为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澎湃动能。


制度创新

激活“试验田”乘数效应

在中国广袤的版图上,自贸试验区正以蓬勃的创新实践,激活“试验田”的乘数效应,为开放型经济筑牢制度根基——

在东北振兴的开放前沿,辽宁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激活老工业基地新动能:大连片区落地东北首单保税高低硫燃料油混兑业务,启动“大连碳足迹标识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为外向型企业“绿色出海”提供全链条服务;沈阳片区创新推出“中欧班列综保区前站式集拼”模式,成为省内首个实现海关监管下零散货物保税出口拼箱发运的试点;营口片区启动“营商环境质量提升年”,联合海关首创进境粮食“智能监管+溯源管理”新模式,强化了粮食后续监管,为企业降低了运营成本。

将视线移到东部沿海: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在全国自贸试验区创新赛道上持续领跑:落地离岸贸易印花税优惠政策,并上线全省首个离岸贸易综合服务平台;成功完成全省首艘国际船舶船籍港登记,进一步巩固航运枢纽地位。此外,创新推出的全省首个国际航行船舶“一单通报”系统,已覆盖26家船代企业,业务量占宁波口岸总量80%,成为沿海口岸智慧通关的示范样本。

北方沿海的山东自贸试验区则以系统集成创新不断释放制度红利:2024年年底推出的第六批38项制度创新成果已在全省复制推广,今年年初再添新突破——青岛片区落地首单专利密集型产品保险,为企业核心创新成果筑牢“防护网”;烟台片区紧跟国家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落地全国首单保税混金业务,填补北方黄金保税加工产业链空白。

在中部与长三角地区,差异化创新图景亦加速展开:湖南自贸试验区推出第三批25项制度创新成果,聚焦中非经贸合作打造“数字通关+跨境结算”全链条服务体系;江苏自贸试验区苏州片区在数字经济与生物医药领域实现双突破,在全国首单数据知识产权许可收益权质押融资落地的同时,率先试点生物制品分段生产模式,为创新药研发缩短30%周期。

“今年以来,各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更加大胆探索、勇于突破,持续为我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做出典范。”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田原对国际商报记者分析,在制度创新方面,各自贸试验区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和发展诉求,不断开展制度创新探索。在产业培育方面,不少自贸试验区着力研究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

谈及今年以来自贸试验区发展所呈现的亮点,安邦智库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陈莉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在制度创新的强劲驱动下,各自贸试验区内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绿色能源、跨境电商、高端制造等业态在制度配套下齐头并进,渐成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同时,自贸试验区作为开放平台的示范引领作用越来越明显,中欧班列、跨境电商、边境口岸通关等机制相继落地,形成了对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节点的有效支撑。


以制度型开放

推动自贸试验区提质增效

自贸试验区制度红利的释放成效如何,企业的感受是最真实的“试金石”。

宁波离岸贸易综合服务平台的上线,让远大物产集团受益匪浅。这家扎根宁波30余年的企业去年销售额达855亿元。“企业通过离岸转手买卖的交易不仅提高了货物的周转效率,给予企业更多的业务选择,同时提升了资金物流的运行效率,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利润。”集团财务部总经理蒋玲说。

沈阳片区创新推出的“中欧班列综保区前站式集拼”业务模式,为跨境物流效率提升按下加速键。据沈阳某物流公司负责人介绍:“以往拼箱出口查验至少需要两天时间,如今当天即可完成装箱发运,物流成本直降1/3!”目前,该模式已吸引省内多家小微企业参与,预计年内带动拼箱货量同比增长30%。

在自贸试验区政策红利与制度创新的赋能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之门不断拓宽。面对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复杂形势,自贸试验区唯有以永不停歇的创新步伐,才能精准回应新时代的发展诉求,为开放型经济注入不竭动力。

基于此,田原建议,一方面,自贸试验区要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对标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等目标和任务,推动可落地政策的复制推广。

“另一方面,要根据各自贸试验区战略定位和建设目标,聚焦前沿领域和特色领域,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领域等方面开展压力测试、先行先试,推动与不同区域、其他国家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田原进一步表示。

陈莉也提出几点建议:应推动自贸试验区政策与CPTPP、DEPA等跨区域多边合作协议对接,强化对外开放平台功能,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大自主开放力度,进一步放宽外资市场准入、探索产业开放政策,便利外资投资经营;深化制度创新并加强系统集成,提升政策协同效能;围绕新质生产力深化产业链融合,推动全链条创新与产业生态构建;此外,发挥自贸试验区辐射带动作用,加速政策创新成果复制推广,实现“以点带面”协同发展。

用户名: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