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陷阱”正在影响城市
  • 工作论文 2021-04-15

城市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牵引力量,其面积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3%,却产生了全球72%的温室气体排放。这意味着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将有效、大量地减少一个国家的碳排放。城市的低碳转型将是我国兑现“2060碳中和”承诺的关键所在。在城市的低碳转型探索过程中,陆续出现了很多切实有效的降碳方法,例如:发展绿色地方金控平台、楼宇智能化、装配式建筑、新能源公共交通等等。与此同时,在向低碳城市转型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低碳陷阱”,一类是“高技术低碳陷阱”,另一类是“逆城市化陷阱”。 

——

高技术低碳陷阱

一些城市在经济和技术上具有足够的优势,借科技的力量发展新能源,探索在城市建设上加以使用,希望更加高效地向低碳城市转型,帮助城市实现低碳或零碳目标。但是,一味依赖技术的手段,让很多志在通过发展科技新城而实现低碳转型的城市,陷入了“高技术低碳陷阱”。


阿联酋阿布扎比市附近的“科技新城”马斯达尔(MASDAR)就是落入“高技术低碳陷阱”的典型案例之一。曾经躺在石油桶上过舒服日子的阿布扎比,渐渐地因为油价波动与石油枯竭论而显得不安,在2006年决定突围,一群设计师提出,要在沙漠中打造一个100%由可再生能源提供动力、100%零排放、节电75%、饮用水需求量减少一半的梦幻城市。一个让这座诞生在石油之都的城市不使用一滴石油的“马斯达尔建设蓝图”由此诞生。阿布扎比官方表示,新城将由国有投资公司斥资220亿美元建设,总规划面积6万平方公里,预计容纳5万人口。在当时,它不仅承担着阿布扎比摆脱单一石油经济格局的先锋角色,还被认为是一座颠覆人们对城市和建筑环境看法的城市。 

然而,因为忽视了城市自身的发展规律,一味地追求能源优化利用,让马斯达尔脱离了城市全面发展的实际和居民生活需求的基础,产业布局不合理,居住体验不理想,这座城市自始至终都没有吸引足够的市民参与并融入进来。与此同时,这座为了新技术的集成使用而设计的城市,建造维护的成本非常高昂。

开工几年后,这种缺陷逐渐暴露,马斯达尔的建设速度开始放缓,撤资行为出现,2008年的经济危机更是大大缩减了阿布扎比的政府投资规模,把原定于2016年完工的计划推迟到了2030年。截止到原计划完工的日子,这座城市的实际完成面积不到规划的5%。这意味着马斯达尔已渐渐被人们抛弃,“狂想曲”最终被证明是“空想曲”。

在向“低碳城市”转型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其自身经济基础、科技实力等因素的限制,一些城市开始提倡纯自然、纯生态的生活方式,远离现代城市文明,减少“现代化”所带来的碳废物。然而,这类将“现代化”和高碳划等号的思想,却不知不觉让不少城市陷入了名为“逆城市化”的低碳陷阱中。 

——

逆城市化陷阱


位于辽宁省本溪市的黄柏峪村是“逆城市化”生态新城的典型代表之一。因为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科技顾问的到来,世界500强企业的聚焦,国家建设部的考察,黄柏峪村曾被寄予厚望,被中美21世界可持续发展中心确定为在亚洲建立的唯一“可持续发展示范村”。

据了解,黄柏峪村总体规划引入威廉?麦克唐纳 “从摇篮到摇篮” 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即向大自然学习,所有东西皆为养分,皆可回归自然,从产品设计之初就仔细构想产品结局,让物质得以不断循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村子总体规划特色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优化土地资源利用,集中村落生产生活用地;二是农村社区中新建住宅要采用当地可获得的、可再生的建筑材料,使新民居具有环保、节能的良好性能;三是生产原料和能源要形成可持续循环。 

然而,新城的建设与当地建筑文化、居住习俗脱节,忽视了本地化的低碳材料和传统,最终遭到当地居民的不理解和不支持。不仅如此,黄柏峪村引进的威蒙合成砖头不适用于当地寒冷的气候条件,经过两年的冰冻,建筑表面的砖块就会散掉,其余的抗压强度也会大大下降。最终导致该地大部分房屋因硬性受损变成危房,只有一幢房子被一个无家可归的老太太住着。

——

城市或许会因为其自身资源禀赋的差异性而陷入不同类型的“低碳陷阱”,而无论是“高技术”还是“逆城市化”,究其原因都在于忽视了城市的发展逻辑和发展哲学。城市中任何一个单一目的的设计和规划,都需要充分的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尊重城市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态。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规划管理,使其具有持续减碳的自我进化能力,真正的“以人为本”才是城市能够成功的向低碳转型的核心。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 THE END —

用户名: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