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数字货币的研究还未成熟
  • 工作论文 2020-09-22

2020年9月4日,在建设银行的官方APP上,闪现增加了“数字钱包充值”和“数字货币”两个子菜单,从中可以一窥数字人民币的样子。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发表了《关于数字人民币M0定位的政策含义分析》一文,详解数字人民币。文章称,从M0的发行模式看,应由商业银行承担向公众兑换数字人民币的职能。《人民币管理条例》赋予“办理人民币存取款业务的金融机构”配合人民银行管理人民币流通的权利,人民币现钞发行主要通过银行的现金收付业务实现。


想要了解什么是数字货币,首先要解决的是与商业化的各种数字币区分开来,避免各种不实信息的干扰。目前各种数字代币,如比特币等和Facebook的Libra稳定币等都在意图借助主权数字货币来推广商业数字币,以获得“铸币权”的各种利益。一方面这些鱼目混杂的各种“币”和央行的主权数字货币存在竞争;另一方面,各种“币”又借助央行的数字货币进行包装和炒作,而且目前也迷惑了很多人进行投资和炒作。这种商业货币如果随数字人民币进入流通领域,如同数字假币一样,将给目前的货币体系带来极大的混乱。所以,对各种商业“代币”的清理,是数字人民币进一步推广的前提。

其实,数字货币的实质含义并非是技术的,而是金融的。就央行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中国的数字化人民币是央行货币的电子形式,作为央行的数字负债,其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对应央行对于商业银行和数字货币发行机构的批发型CBDC,这可以成为金融机构之间结算的新工具,第二个层次是商业银行对于居民和企业的零售型(或通用型)CBDC,它们充当了央行发行的现金和数字货币之间的桥梁,并承诺采用一种新兴的付款和金融交易方式。目前,大多数CBDC都源于主要的创新经济体国家,其数字货币的研发旨在为现金提供数字化补充,而不是直接替代现金。

中国央行已明言,数字货币是形成M0替代。虽然在批发型数字货币方面,央行和各商业银行之间已经形成了货币的电子化交易,批发型数字货币对央行和同业拆借的影响并不大,只是需要重新搭建机构间的数字化人民币的交易和清算平台。在这一层面,央行对于数字货币是有清晰定义的:央行数字货币是一种计息资产、主要可以满足持有者的财产安全和储备的需求。这意味着央行面临货币体系的重构,建立线下和线上相互结合的货币体系,并且通过调整央行数字货币利率,来影响银行存款利率。

从当下的舆论环境来看,大多数人对数字人民币还是抱有非常肯定的态度,但是在安邦智库看来,数字人民币的推行对社会具有复杂的影响,我们需要抱着审慎的态度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的确,在今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全球整体实体经济受到了非常严重的打击,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数字货币正成为各国货币发行机构的主要兴趣和目标。国际清算银行在今年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66家央行中,80%的央行正在研究数字货币,10%的央行即将发行本国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

截至2020年7月中旬,全球至少有36家中央银行发布了零售型或批发型的CBDC工作。至少三个国家(厄瓜多尔、乌克兰和乌拉圭)完成了零售型CBDC试点,巴哈马、柬埔寨、中国、东加勒比货币联盟、韩国和瑞典6个CBDC零售试点正在进行中。有18个中央银行发表了关于零售型CBDC的研究,另有13家银行宣布正在进行批发型CBDC的研发工作。新冠疫情也在加速CBDC的发展,人们担心现金可能传播冠状病毒,由于数字支付技术在快速成熟,进一步加快了数字支付方式的转变。正是在此背景下,中国的数字化人民币加速推进,引人关注。

和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有着同样的思考维度,在安邦智库看来,基于数字货币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在中国的CBDC开发和研究过程中,仍需要谨慎对待,避免过快的推进和普及引起意料之外的效果。

在中国,数字人民币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央行已开始在几个城市进行零售CBDC的试点。8月初,一位国有大行人士表示,近几日,工、农、中、建四大行同时内测“数字人民币”电子钱包,考虑到系统负荷等原因,目前还属于内测阶段。数位国有大行人士表示,正在深圳等地大规模测试数字钱包应用,为数字货币正式落地进行测试准备。但数字货币从诞生到普及,会面临各式各样的问题,这个过程不仅仅是在零售的使用环节,还涉及到交易、投资、海外流通等各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都会面临各种新的问题。

那么大量发行数字人民币会对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对投资而言,这些数字货币类似于存款得到利息,这种收益方式比较稳定,基本上属于零风险。不过,中国的金融市场,包括外汇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是否能够实现数字人民币的交易?数字化人民币的普及必然需要在金融投资领域的数字化基础设施重新进行搭建,否则的话,数字化人民币无法进入金融市场意味着这一货币与央行目前发行的各种“纪念币”并无区别,没有实质的货币价值。同时,数字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也面临一个接受的过程,这需要与其他国家的数字货币发展相协调和适应。

在零售数字人民币方面,数字化人民币的普及具有更多的不确定因素。数字货币存款和目前的银行存款是否会有区别?能否实现央行所说的无差别化?这些问题仍需要市场的检验。数字货币的应用和流通从本质上并不同于纸币的流通,只能存在于电子化的设备之间,比如手机上的电子钱包,这种流通是形成货币的扩张还是紧缩,目前看还没有确定性的结论,仍需要谨慎的实验。在没有搞清楚数字货币基本意义的时候,如果盲目扩大推广,跟强迫性的低利率储蓄,没什么两样。只能造成消费的进一步下降,严重的时候,甚至可能造成金融动荡和经济紧缩的局面。

特别是,数字人民币虽然在大城市和东部较发达地区因为移动支付的普及,具有数字化的基础,但在欠发达地区,在老年人口和相当的贫困人口当中的应用和流通仍面临各种障碍。这些地区仍离不开纸币。另外,对海外投资和来华旅游者而言,能否接受数字人民币也存在障碍和疑虑。这样可能会形成两个货币流通和循环的体系长期存在的局面。在这种条件下,数字化货币的大幅度推广,可能造成数字化货币的流通体系形成自我封闭的循环,不仅影响金融系统,也会对最终消费带来影响,并对地区发展的平衡不一定有利。

这些观点都是外部市场流行的观点,从分析的角度来看,也有一些令人不解和担忧的地方。

首先,这么急切的推出数字货币,令人担忧股票熔断的事件再度重演,这是一个风险。数字货币、数字钱包的普及需要大量的数字基础设施的支撑,这方面银行、互联网公司是否有足够的准备?

现在的技术能否支持大规模、高频率的交易仍不乐观;另一方面,大量的中小银行能否负担的起这些科技投入来参与到数字货币的游戏之中也需要认真的研究。如若不然,数字货币会成为几家大行和支付宝、微信几家大公司的俱乐部,金融资源会进一步集中,这对于整体经济和金融市场而言并不都有利。其次,数字货币的扩张可能会面临覆盖人群的缺口。一些偏远地区的经济活动,已经大量不会使用手机的老人可能被主流进一步的分离,导致未来社会财富差距的拉大。仅老年人的群体在中国有一个亿以上的人口,不是少数人,这意味着纸币可能仍会长期存在于一些低端市场,形成自我封闭的循环。另外,虽然纸币会长期存在,但大量的现金交易可能将面临越来越严格的法律约束,居民家里存放大量现金的也同样要小心。

同时,数字货币发展会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说法还没有太多的支持。数字货币仍会是地缘货币,仍受到主权的限制。虽然数字货币带来跨境支付的便捷,但终端市场仍受到各国法律的规管,在人民币仍没有实现自由兑换的情况下,要想大量地跨境使用也不现实。数字货币带来的是新的场景,新的金融业态和新的生活方式,所以这不是什么“稳定”的措施,而是激发社会发生“变动”的新的措施,未来可能会产生各方面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对此需要有所准备。


用户名: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