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智库的城市发展战略其实是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
  • 工作论文 2019-06-21

城市,是人类发展史上的绚丽诗篇;城市,这是一个无数天才巨匠闪耀思想光芒的领域。

如果我们翻开《建筑大师访谈》这本精华荟萃的书,你会看到几乎所有的世界级建筑大师,都在用一半甚至更多的篇幅谈论着他们的思考,谈论着他们对城市、对文化、对历史、对街道甚至是对时代的认识、观感和思考。

对于这些大师们来说,建筑作品只是他们思想认识体系的一个结晶,一种建筑语汇的表达。

费律普·约翰逊,1979年普利茨克奖的建筑大师,美国著名的水晶教堂和AT&T大厦的设计者,曾经在哈佛大学学习过哲学。

路易斯·巴拉干,1980年普利茨克奖的建筑大师,墨西哥二十世纪有关庭园景观设计的著名建筑师 , 有评论称其为“一个哲学家”。

事实上,在城市与建筑设计领域,成功的路径都是一样的,广受推崇的建筑作品是一回事,深邃的人文思考以及思想体系的构建显得更为重要。

01 安邦智库的城市发展哲学

与这些建筑大师们几乎一样的是,安邦智库(ANBOUND)首席研究员陈功先生,他也曾经讲过同样话语:

“对于城市发展战略,如果你仅仅认为这是一个战略,一个规划,那就大错特错了。不同的思想观念会有不同的结果。城市,不仅仅是一个战略问题,更是一个哲学命题。不同的哲学思想,对于不同的现代性、社会利益主体和价值观的认识,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也就会产生差异化极大的战略和规划,所以城市的关键问题还是城市的发展哲学。”

陈功,安邦智库创始合伙人、首席研究员、博士后导师、著名智库学者,中国城市研究领域的先锋派大师,他的城市发展哲学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性。

陈功先生二十年如一日的研究城市,构建出了自己独特鲜明的城市哲学体系。

就现实来说,陈功先生的城市哲学,涉及面非常广泛,具有相当强烈的系统性,因此也最具有现实参考价值,从生态观、发展观、价值观、社会观、经济观到开发观,这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可以为中国城市的未来发展,为城市的管理和运营,奠定了一个基础。

一、理论基础

安邦智库首席研究员陈功先生的城市发展哲学,其理论基础是系统论,这一点与其他纷纭喧闹的城市学说是有巨大差异的。

陈功先生认为,我们必须要承认,城市是一个复杂的超级系统,人文因素、空间因素、产业因素等混杂其间,它的运动状态非常复杂,实际上无法仅从某一个角度或侧面去有效观察它、研究它,而那些经济学家所谓有关城市的研究,大都是理论性的,他们的假设条件、边界条件就决定了这一点。

二、研究方法

安邦智库首席研究员陈功先生的城市发展哲学在研究方法上,非常强调两个关键点,一个是批判性思维,另一个是实证方法。

陈功先生的城市发展哲学,具有明显的批判性思维特点,他对各种主流城市观点做过细致的分析和思考,并且经常熟练使用各种专业领域的语言、语汇加以表达。

陈功先生曾经在一个场合与著名建筑师保罗·迪·纳尔多交流时指出,要理解城市,解释城市,非得具有系统思想,同时能够使用建筑语言、规划语言、经济学语言和社会学语言来进行表达。这一点深得保罗·迪·纳尔多的赞同。

在实证研究方面,陈功的城市发展哲学实际是走在前面的。为了考察世界城市,陈功与很多中国建筑大师一起,走访过世界上的50多个国家,从亚洲到欧洲,从欧洲到美洲,从波斯高原上的古老驿站到安第斯山脉的山野城市,到处都有陈功的足迹。

与经典的研究方法不同,陈功还是国内最早使用卫星图片和地理信息模型来研究城市的学者。他曾经向中国学界推荐过德国城市罗登堡的广场案例,后来已经经常为学界所使用;而意大利的锡耶纳,甚至因为陈功的推荐,居然更成为了中国人在欧洲的旅游热点城市。

02 安邦智库的城市研究

陈功先生是中国城市研究领域的先锋派大师,他的城市发展哲学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性,由他在1993年创立的安邦智库,同样是国内长期研究城市问题的智库机构,也是少数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从事城市研究的独立智库机构。

从反思过度城市化问题的“理想城市模型”到思考“后土地经济”时代城市发展模式的“城市更新战略”,安邦智库在“城市经济和城市战略”的追踪研究过程中所提出的前瞻性思考和研究,正为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以及城市管理者所认可。

《城市开发参考》和《城市问题研究》作为安邦智库重磅推出的两份高端研究产品,正是在陈功先生的城市发展哲学基础上,以更为综合的、更为全局的视野去观察城市发展问题,研究内容涵盖城市经济、城市产业、城市文化、城市人口、城市交通和城市生态等多个领域。

一、《城市开发参考》(月刊):

就是要解决产业的问题。旨在从宏观经济和城市战略发展的角度入手,紧跟城市开发热点,直面城市产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深度剖析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经济热点、区域产业机会与风险,为城市发展中的产业选择提供深入的分析和策略性的建议;

产品内容包括:规划评估、基础设施改善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城市产业选择、区域产业研究等。

二、《城市问题研究》(周刊):

就是要解决城市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旨在帮助各级政府、开发商和投资机构跟踪城市发展动态信息,围绕城市的政策、拆迁、开发成本、战略思想等一切有关城市的问题做简洁的探讨。

通过案例、专家的建议和科学分析,做出各种建议和选项,让政府官员不再盲目跟风,而是有选择性的考虑城市的未来发展战略,真正做出适合本地发展的思考。

03 研究案例

下面就通过安邦智库在“城市经济和城市发展战略”的几大重要思想与研究成果,向大家展示安邦智库城市团队所关注的突出问题、提出的城市设计理念与城市产品的政策效果等。

一、理想城市模型

理想城市模型是中国人首个构建的城市理论模型,长期以来,中国在外国城市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引进消化工作,让中国的城市充满了异域色彩,丧失了原本具有的乡土文化特色。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也为了回答新型城镇化“新在何处”的若干问题,陈功先生构建了这个具有乌托邦色彩的理想城市模型。

这一城市模型,浓缩了有机城市的自然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基本思想,并且将其数据化、指标化;首次运用一定的建筑语言、规划语言、经济学语言和社会学语言,描绘了中国城市未来的可能前景。

二、后土地经济

安邦智库认为,从城镇化的进程来看,在方向上有两个:一个方向是继续扩张,对应的是过去的“土地经济”模式;另一个方向是强化管理,对应的是安邦智库主张的“后土地经济”模式。

过去的土地财政模式,一次性的收取70年的土地出让收益,再用这个收益进行疯狂的城市建设。这种模式使得地方政府有极大的卖地冲动,只关注如何把土地卖个好价钱,很少关注城市建设的质量、环境和民生等问题。

安邦智库的解决方案更有助于促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即逐步从“土地经济”转向“后土地经济”,促使地方政府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转向提供更好的城市管理和社区服务,来获取可持续的财政收入。

因为一次性的收取土地出让金,基本与政府提供的服务无关,而税收是逐年动态收取,可以与地方政府提供的管理和服务建立密切的关系。

三、城市更新

面对“后土地时代”的来临,安邦智库从2006年起关注城市更新问题。在投资房地产还是热门选择的时候,安邦智库就提出城市更新就是中国城镇化下半场的重要发展动力......

在后土地经济时代,我们可以把城市视为是一种资产,城市管理的意义就在于让整个城市资产不断升值。地方政府通过完善公共服务、社区管理和社区规划等多种方式,提升存量房地产的价值,提升土地的价值。通过管理和服务,在城市资产运营上赚足70年的钱,而不是一次性收 70年的土地出让金。

通过这种导向,地方政府,也不再是只专注于买地卖地为己任的政府,而是要为企业和居民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居住环境,喧嚣多时却又举步维艰的政府职能转变,可能发展成为水到渠成的事。

现在看来,新型城镇化是力图走中间路线,也就是在过去的“土地经济”模式与安邦智库主张的“后土地经济”模式之间,走出一条中间的新路来。但在我们看来,这是一条充满风险的道路,因为可能导致路线图最终崩塌的风险因素太多。

四、城市森林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安邦智库在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追踪研究中发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以北京为主的大城市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城市的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热岛效应等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趋突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如何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开始走进安邦智库研究团队的视野。基于生态与环境保护在战略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著名城市学者、安邦智库首席研究员陈功先生带领研究团队前往世界主要国家和城市实地考察,在调研中发现城市森林对改善城市气候、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土地价值和资产价值的重要作用。

调研结束后,陈功先生首次在文章中提出北京应建设“城市森林”,改善城市小气候、小环境,提升城市土地和资产价值。一是增加北京城市空间的多样性,降低城市核心区域的密度;二是以城市森林增加城市的生态功能,改善北京的大气环境,减轻北京的空气污染;三是以城市森林来提升城市资产价值。

由安邦智库最早呼吁的“城市森林”建议,旨在城市地域内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主,促进人与自然协调,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由以树木为主体的植被及其所在的环境所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

令人欣慰的是,安邦智库的建议已经获得北京市政府的响应,2018年北京城所有行政区都已经启动了“城市森林”建设。

4、POD原则,人与城市

作为少数在中国从事城市问题研究的独立智库,安邦智库认为,一个城市,最基本的活力源自于人(详见文章:陈功:警惕有了“城市的胜利”,却失去了“人的城市”)。为此,在城市开发中,人应该是第一优先级的,如果一个城市中的人口,不能顺畅地通过将城市连接为一个体系的道路系统步行走到街道上,那这个城市城市设计和开发就是失败的。

遗憾的是,在我们国家乃至世界各国的城市中有很多失败的商业街例子,究其原因,实际是世界各地所遵循的城市开发原则已经过时了,即过分强调了汽车以及交通枢纽的TOD原则。

安邦智库首席研究员陈功先生在走访全球数个国家数十个城市之后提出了POD原则(Pedestrian Oriented Development Principles),这个原则强调的是步行系统的优先开发,将城市从私人车辆交通系统中拉出来,重新考虑城市中人的需求问题。

根据POD原则,城市规划强调第一优先就是行人的规划,涉及到步行道的系统、结构与城市节点关系、用地组织、步行景观、步行设施、步行安全、车辆与行人关系的建构等等。

总之,像上述这些极具前瞻性的思想和研究在安邦智库二十余年的城市研究中数不胜数,它们中的许多都已经被决策层采纳,融入进新时期的城市建设进程中。

在新时期,安邦智库的城市研究团队也将继往开来,在陈功先生所创立城市发展哲学体系内,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用智慧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标签 : 工作论文 

用户名: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