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要参 | 陈功:“苏超”2025年火爆出圈的原因
  • 问题访谈 2025-07-23

来   源 | 经济要参

原标题 |《“苏超”为何爆火出圈》

作   者 | 陈功

日   期 | 2025-06-18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简称“苏超”)在2025年火爆出圈,成功的原因和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结合其背景和实际效果分析:


一、苏超成功的原因

(一)政策支持与政府主导

高规格推动:苏超由江苏省体育局与13个设区市政府联合主办,得到省领导的高度重视。省长许昆林在2024年和2025年多次提及足球发展,将城市足球联赛作为文体旅融合的重要抓手。2024年南京与苏州的足球对抗赛成功后,省领导进一步提出扩展至13市的联赛设想,为苏超奠定了基础。

资源保障:江苏经济实力雄厚,13个设区市均为全国百强城市,202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5.5万元,为赛事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场地和组织支持。各市投入高标准体育中心,确保赛事专业化。

(二)全民参与与城市荣誉

接地气的参赛模式:苏超打破职业联赛高门槛,采用“全民足球”理念,516名球员中65%以上为业余选手,涵盖教师、学生、快递员等普通市民,年龄从16岁到40岁。这种“你行你上”的模式拉近了足球与大众的距离,激发了市民参与热情。

城市认同感:以城市命名的“一城一队”赛制,将比赛升华为“城市尊严之战”。如南京vs无锡的“苏A苏B大战”、徐州vs宿迁的“楚汉之争”,比赛不仅是竞技,更是城市文化与荣誉的较量,引发强烈地域归属感。

(三)文旅融合与经济拉动

创新文旅联动:苏超将足球与文化旅游结合,各地推出特色活动,如常州的“9.9元门票+萝卜干炒饭”套餐、盐城的“观鸟+观赛”套餐、扬州的非遗展示等,带动旅游和消费热潮。镇江西津渡夜游人数增长3倍,盐城套餐预订超2万单。

消费热潮:赛事期间,南京推出凭票根享受购物、餐饮、住宿优惠,周边酒店入住率显著提升。常州萝卜干销量翻倍,徐州旅游业因“徐连大战”沸腾,展现了“一场球赛带火一座城”的效应。

(四)网络传播与文化梗营销

全民造梗:苏超因“散装江苏”“十三太保”等网络梗迅速破圈,比赛被戏称为“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没有假球,全是世仇”。如“苏南德比”“淮扬菜正统之争”等梗将地域文化融入赛事,引发网友创作热潮。抖音话题#江苏城市联赛#播放量破亿,素人视频占比超70%。

社交媒体助推:虎扑新增“江苏联”频道,首日访问量破百万;赛事直播吸引数百万观众,南京vs南通一战在线观看超30万人次。社交媒体的病毒式传播放大了赛事影响力。

(五)江苏独特的社会文化土壤

地域竞争与文化自信:江苏13市经济发达但存在“散装”标签,城市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苏超将这种关系转化为赛事看点,市民为家乡“争口气”的热情推动了观赛热潮。

历史文化底蕴:江苏多元文化(如吴文化、楚汉文化)为赛事提供了丰富的梗素材,网友通过“早茶德比”“太湖保卫战”等调侃,完成了地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六)填补职业足球空缺

2021年江苏苏宁解散后,江苏无中超球队,仅有3支中甲球队,球迷对高水平本土赛事的渴望被压抑。苏超以“草根+职业”混合模式填补了这一空白,场均上座率近万人,超中甲甚至部分中超场次。


二、苏超的成功经验

(一)以全民参与为核心,降低参与门槛

通过业余球员为主的组队方式,让普通市民成为主角,增强了赛事的亲民性和参与感。社区、学校等联动活动进一步扩大了群众基础,为地方足球普及和青训发展奠定基础。

经验启示:区域性赛事应注重全民性,设计适合普通人参与的模式,激发广泛的社区热情。

(二)深度挖掘地域文化,打造独特IP

苏超将江苏“散装”文化和城市竞争心理融入赛事,结合网络梗传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赛事IP。城市间的“恩怨”与文化差异成为天然的传播素材。

经验启示:赛事策划需结合本地文化特色,创造可传播的故事性和话题性,增强文化认同。

(三)文体旅融合,放大经济效益

苏超通过文旅活动和消费优惠,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旅游和经济“留量”。如常州免费景区政策吸引扬州游客,带动餐饮、旅游业发展,形成了“赛事+文旅”的成功模式。

经验启示:体育赛事应与文旅、消费结合,设计创新活动,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多维度经济拉动。

(四)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营结合

政府提供政策、资金和组织支持,确保赛事高标准运行;同时引入专业转播、裁判团队和社交媒体运营,增强赛事专业性和传播力。企业赞助和票务收入为赛事提供了部分造血能力。

经验启示:区域赛事需政府强力推动,同时引入市场化运营机制,提升可持续性。

(五)灵活应对需求,快速迭代升级

苏超初期担心观众不足,仅要求2000座场地,但面对火爆需求,迅速调整至更大体育中心,如徐州奥体中心容纳超2.2万人,创业余赛事纪录。票务从免费到付费,快速适应市场变化。

经验启示:赛事组织需保持灵活性,根据观众反馈及时优化场地、票务和宣传策略。

(六)注重长期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苏超不仅关注短期热度,还计划通过青训体系建设、赛事IP开发等实现长远发展。如沛县打造足球特色学校,赛事与青少年足球结合,为江苏足球振兴提供人才基础。

经验启示:区域赛事需建立长效机制,结合青训和品牌迭代,确保持久影响力。


三、潜在挑战与改进方向

竞技水平瓶颈:业余球员训练时间有限,可能影响比赛质量。未来可引入更多专业球员或加强训练保障。

商业化不足:目前依赖政府补贴和企业赞助,需开发文旅联名商品、赛事衍生品等,提升造血能力。

全国复制难度:苏超的成功依托江苏经济、文化和组织优势,其他省份可能难以复制。需因地制宜调整模式。


四、总结

苏超的成功源于政策支持、全民参与、文旅融合、网络传播和江苏独特文化土壤的结合。其经验在于以全民性为核心,挖掘地域文化,融合文旅经济,灵活应对需求,并注重长期规划。这些经验为其他地区举办类似赛事提供了参考,但需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调整,避免盲目复制。苏超不仅是一场足球盛宴,更是通过体育激活文化、经济和城市活力的“江苏方案”。

用户名: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