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读还是刻意造假?
  • 工作论文 2021-03-31

导读

美国当地时间3月25号,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了他上任以来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他在发布会上讲到中国和中美竞争等话题。会后,不少中国媒体以拜登“绝不允许中国超越美国成头号强国”、拜登“不会让中国超越美国”、“不许中国超美国,拜登哪来的自信”这样的标题对拜登的新闻发布会做了报道,其中包括一些在国内外都很有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如环球网、新浪、腾讯、网易等。安邦智库(ANBOUND)的研究人员对比和观看了拜登记者会的演讲稿和现场视频,认为国内报道的标题存在明显失误,近似于制造假信息。

关于这段“不允许中国超越美国”的内容,拜登在其演讲的第49分钟的表达是:“中国的整体目标是成为世界领先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富裕和最强大的国家,这不会发生在我的任期内,因为美国会继续成长和扩张”。在此之前,拜登甚至表示,他“不批评”中国设立这样的目标。(China has an overall goal, and I don’t criticize them for the goal, but they have an overall goal to become the leading country in the world, the wealthiest country in the world and the most powerful country in the world.That’s not going to happen on my watch because United States is going to continue to grow and expand.)

从演讲原文看,拜登表达的是,中国成为世界第一这件事不会发生在他的任期内,并没有直接说他“不允许”中国做任何事,更没说他“不允许中国超越美国”。很显然,国内媒体对拜登讲话的报道存在误读。我们要指出的是,“标题党”是一种常见的创造假信息的手段,通过拟定争议性高的标题来吸引人们关注。在信息爆炸和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大量网络用户不会细看“标题党”下的新闻内容,只是将标题本身当作新闻内容,从而造成假信息的传播。在中美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化的背景下,对这类信息误读要提高警惕。因为这不仅会创造无谓的敌意,激化民意对撞,还会形成舆论压力进而影响外交政策。

——

不难看出,我们正置身的处境:网络争论不休,世界喧嚣不停,信息庞杂冗乱,进而造成决策者坠云雾中,行动者焦虑不安。置身于信息迷雾中越发找不到方向,手机刷来刷去,刷到信息过载,情绪低落,可能也只是在自己的信息茧房里坐井观天,越发不解,这个世界是怎么了?

Twitter的创始人Evan Williams说过这样一段话:“The information we consume matters just as much as the food we put in our body. It affects our thinking, our behavior, how we understand our place in the world. And how we understand others.” 我们所摄取的信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法、我们对世界和别人的态度以及我们人生发展的方向。

以色列历史学家、作家尤瓦尔·赫拉利在其著作《今日简史》中这样写道: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老师最不需要教给学生的就是更多的信息。学生手上已经有太多信息,他们需要的是能够理解信息,判断哪些信息重要、哪些不重要,而最重要的是能够结合这点点滴滴的信息,形成一套完整的世界观。“历史已经向我们预告了变化的必然性。最重要的是理解变化是如何发生的。”

中国目前已然进入全民终身学习时代,2021年1月麦肯锡研究报告指出到2030年,中国可能有多达2.2亿劳动者(占劳动者总数的30%)需要变更职业,本领恐慌,年龄危机,时代焦虑让学习变得越发重要。

——

学习——为自我大脑赋能成为应对不确定性最有力的武器。

那么学习,到底怎么学?

1. 了解世界,增加知识带宽

古人云,“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开放得更新自己对世界的认知,聪慧机敏来自于见多识广。在ANBOUND政府数据库,一分钟便可总览由30个模块组成的国家发展全局。在“今日入库”追踪最新信息,在“热点排行”和“今日关注”找到热点消息和关注,并由算法技术将“猜您喜欢”和“相关内容”送到您的面前,信息内容覆盖全、时效性强、有针对性。以各级政府的视角,分专题、分类型、分领域,全方位地展示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情况,“国事,天下事”尽收眼底。信息简讯、数据图表、观点评论、案例分析、城市研究,以及权威专家资源共享,紧跟热点的动态信息追踪还能实时调取中外学者研究成果。数字化管理随时随地获得来自于世界的信息要点。

ANBOUND政府数据库,既服务于政府、政策制定者,也服务于关心政府事务、关心政策的企业领袖。熟悉政策变化,了解社会变迁,让自身在社会系统中呈现最好的“嵌入”,让知识的大脑在信息的中心浸润。

2. 提高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的定义最早是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 柯斯基首次提出 “信息素养是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 。其后, 随着信息素养研究的不断深入, 对信息素养的界定也说法不一。其中比较权威的是美国图书馆协会于1989年给出的定义, 即认为信息素养是个体能够认识到需要信息, 并且能够对信息进行检索、评估和有效利用能力。简言之,信息素养包括甄别获得信息的技能,利用信息的技能。

ANBOUND政府数据库自开发以来坚持人工更新信息,由专业人士对信源进行把关,确保信息的准确和高质量。这些信息工作人员,每天孜孜不倦得在海量的资讯中找出优质的信息,并将其更新于数据库相应的模块,供使用者查询阅览。我们接收的信息就像每天吃的饭,是拾人牙慧吃些残羹冷炙剩饭剩菜,还是掌握优质信息保持思考多吃些高级营养餐,这便是信息素养带来的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结果。

掌握信息还需要学会使用信息,对信息的使用可不是像“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见仁见智,信息意味着嗅觉,形势,资源,趋势,未来……实际上,作为政策信息分析系统的一部分,依托于ANBOUND智库独有的一套  “信息分析” 方法论  ,工作标准与内部原则十分复杂,就像研究的世界一般充满神秘。

事前/事后:掌握和控制了逻辑,才能做出延伸和判断。

长久以来,附属于中国各大研究机构的图书馆,拥有众多信息资源,但实际上只起着 “报刊杂志管理系统” 的作用,就像是信息陈列室,缺乏对信息的利用过程。虽然政府各部门设有不同层级的 “信息报送和统计系统” ,但是囿于行政事业单位编制,研究资源比较分散、使用效率低,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系统建设。因此,此类系统,真正参与决策的程度普遍不高,换言之,对信息的利用程度不高。

与之不同的,ANBOUND研究和咨询扎根真实世界,重视理论但不拘泥于理论,以问题为导向,充分考虑现实约束和决策的可行性,关注风险和趋势。可操作性,是智库研究价值非常重要的方面。ANBOUND政策信息分析系统对公共政策信息的每日追踪系统而持续,数据库的每一条信息和功能设计都是对信息最高效,严谨,精准的利用,所有研判建立在高质量信息、有洞见的信息和分析基础上,长期阅览使用定能实现学习力、信息素养的飞跃。

3. 学以致用,解决学习问题

古代思想家顾炎武,王夫之等曾提出 “经世致用” 的思想,学习便是要处理实际问题,切合实用,治理世事,做出决策。

决策者必须具有系统的决策思维。信息处理,则是决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从构建政策框架到采取政策行动,每个步骤都有信息分析的参与。从长期的政策追踪和实地调研中,ANBOUND学者清楚地认识到,地方准确理解中央政策意图需要深入关注政策进程,广大基层干部迫切地需要拓宽信息观察视野和工作思路。中央政策到地方如何精准落实,这是常见的老问题。由于政府部门的职能划分和中央地方分权,各个层级不可能完全了解决策的整个过程;自上而下传导的信息来源经过层层过滤,也可能出现误读或信息失真。这些情况,都会影响到政策制定和实施效果,降低了政策回应和风险处置的效率。

为了帮助各行各业的领导者掌握科学决策依据、做出最优决定,6年来ANBOUND政府数据库为广大机构提供「 不同层级的政策信息服务 」,帮助领导们保持信息畅通、看准方向、找思路、给对策,学经验,摸条件,抓落实。ANBOUND政府数据库60%以上「 在线提问 」,不仅需要从多角度回答是什么、为什么,还需要理解和消化地方情况后提供解决问题的视角,当决策者面对不确定时需要探索哪些措施帮助其向着预期方向前行。

同时,最有意义的事情在于,ANBOUND政府库成为中国信息开放的一种促动力。ANBOUND数据库系统,不仅着眼“内容建设、功能优化、在线咨询、上门服务”,还组织过不少的座谈会、政策对话会、专题研讨等互动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组织与政府、企业和学界相互交换意见、分享看法。通过 “知识共享,智慧共享” 携手推动社会知识水平和信息素养进步。

——

结语

无论什么样的学习都是和信息打交道,及时准确了解各方面的信息动态知道发生了什么,同时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跟踪基础的分析报告,理解信息蕴含的价值,精准透彻把握事情背后的内涵、意义、精神和联系;阅读专家建议,了解应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措施。ANBOUND政府数据库实现全线程的学习过程,长期学习不仅会提高系统思考力,学习效率,整合利用知识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在所有的不确定里抓住唯一的确定。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 THE END —

用户名: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