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plomat Magazine | 安邦智库王怡:珍视伙伴关系和交流沟通,为世界带来更多创新活力
  • 问题访谈 2024-04-01

by Ms. Yi Wang, Head of Global Development Program and Senior Researcher at ANBOUND

科学合作,过去被视为中美关系打破僵局,开始两国人民联系的一种较快方式。1979年1月31日,时任美国总统卡特和中国副总理邓小平签署了《美中科技合作协定》。45年后,这份协定于2024年2月27日到期。令人遗憾的是,大家并未看到期待中的续签。美中科技合作,不仅在两国之间,也在欧亚等国,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欧美研究界、学术界以及企业界仍然有诸多共识,没有中国参与科技合作,则无法解决世界上最紧迫的那些挑战。全球著名智库美国兰德公司,其欧洲研究分部2022年6月发布一份报告指出,英国科学界不希望切断与中国的研究合作。这项研究,涉及80多名英国学者,他们来自多个学科和不同机构。在研究调查中,英国学者承认问题尚存,但大多数人对于接触中国合作伙伴持积极态度。

颇具声誉的科普杂志《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2023年10月的一篇文章呼吁,美中科学合作需要修复。此文作者K.C. Cole,熟识物理学家法兰克·奥本海默(“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的弟弟)等许多科学家,几十年来一直在观察国际科学合作。她认为,科学在保持国际联系渠道畅通方面发挥着巨大的无形作用,美国需要保持与中国的渠道畅通。

纽约科学院院长兼首席执行官Nicholas B. Dirks博士,2024年1月在《国会山报》(The Hill)发文指出,不要让地缘政治阻碍与中国的科学合作。他认为,来自不同国家的科学家,通过合作能够汇集他们的专业知识和资源,加快科学发现的步伐。这样做有利于全人类,应当是决定续签《美中科技合作协定》的核心。

虽然赞成《美中科技合作协定》的人士不少,但还不足以推动这份协定的全面续签。美国政界及欧洲盟友最在意的事情,中国的“军民融合”战略及核心技术转让、创新资源集中支持国有企业、侵犯产权行为、法律法规不完善,中国内部情况复杂多变,这些可能给他们的国家安全及世界其它地区带来无法估量的风险。

欧洲议会,2024年1月17日通过一项提案指出,欧洲运输、港口、电信网络、稀有金属和海底电缆等关键基础设施易受中国影响,呼吁欧盟成员国迅速实施扩展的监管框架,以排除可能参与这一战略的实体。白宫新闻简报,2月29日称,“联网”汽车连接到手机、导航系统、关键基础设施以及制造它们的公司,有可能收集美国公民和基础设施的敏感数据。美国政府,担心失去技术和军事的领先地位,对关键技术领域设置的“小院和围栏”扩展至非传统安全领域。

对国家安全、经济主权和公平竞争的担忧,也使得美欧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更加紧张,中国智能技术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措施。

气候变化、流行病、粮食危机、食品安全、AI深度伪造和网络假信息泛滥等等,人们生活中的不满、不适和不安情绪愈发浓重,世界正在目睹人权的倒退。无论我们身处何方,都需要获得技术支持,增强信心走向充满未知的将来。科学技术,本应是人类战胜灾难的有力武器。然而,新技术竞逐之中,群体之间的裂痕和冲突却越来越深。

社会进化之道,应该是人们都有条件使用资源,扩大平等发展的空间,而不是彼此之间不惜代价地竞争有限的生存机会。如果科技进步没有使人类更幸福,那么,世界必须做出改变。

在现代化进程中,各国政府承诺将改善民生、增进社会福利作为主要目标。全球多重严峻挑战和共同的危机,当前摆在各国治理者面前,不可能仅凭某个国家一己之力单独完成,有赖于合作行动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成效。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是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都有机会为世界发展贡献技能和资源。

笔者认为,美中科技合作,承载着改善全球发展环境的责任和期望。双方就《美中科技合作协定》继续进行商谈,实际需要明确并清晰地回答三个问题:该不该合作?愿不愿合作?怎么样合作?两国有必要理清分歧的根本原因,消除双方理解上的模糊性,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政策领域,可以优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选择:

首要的,各国可以任命自己的国家“科技事务特使”。当前,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科技政策的覆盖面,已经延伸到全产业链。这种趋势,不仅要求国家加强科技政策的国际协调和沟通合作,也要考虑设立专职、提升行政级别并扩大相应的决策权力。

谢振华和约翰·克里,中美两国的“气候特使”,跨世纪的友谊以及合作努力,为推动多边气候进程做出贡献,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和赞誉,也在改善中美关系中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更有效地解决阻碍全球进步的科技问题,委任国家代表或许是探索新方法的一个思路。

其次,发展合作方面的问责制,努力营造开放的贸易投资环境,持续增强政策环境透明度。各方都要在保护国内利益和公平参与全球市场之间找到平衡,促进先进技术应用于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这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科技创新之路。中国仍要下功夫,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不合理,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IP侵权,堵住市场监管领域的漏洞。

再者,鼓励中外科研机构、智库之间的对话讨论,保障创新要素流动的自由度,加强城市间和地区间的科技交流活动,社会组织、教育机构和专家学者多方面的相互联系至关重要。具体行动,如:策划共同感兴趣的技术研究课题,合作开展科学考察、培训进修,扩大协作网络,共享最佳做法和专家建议,跨境数据共享以提高研究质量和影响力。

还有一点,中小学教育,有必要开设知识产权及科技伦理知识的课程。科学技术,根本上是为人类更加美好的生活而服务,也会触及到认知底线、各种利益相关方的问题。如: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基因编辑等前沿领域取得创新突破,一面释放技术红利,另一面也会制造新麻烦。社会上,不能光谈抢占科技制高点,也要强调恪守技术伦理和法律精神,引导科技向善。从青少年抓起,了解科研诚信,培养正直的品格,树立法治意识,推动未来科技创新的积极变化。

无论《美中科技合作协定》续不续,中国和美国都有权决定各自的科技政策。中美科技合作以及与其它国家合作,都要重视各自文化和法律方面的差异。各方有效地调动资源,以多种方式增进彼此了解,珍视伙伴关系和交流沟通,为世界带来更多创新活力。

本文最早发表在荷兰《外交官杂志》(Diplomat Magazine),我们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研究和分析内容、服务。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安邦智库(ANBOUND)北京总部

联系电话:010-56763000

安邦智库(上海分公司)

电话:021-62488666

安邦智库(杭州分公司)

电话:0571-87222210

安邦智库(成都分公司)

电话:028-68222002

安邦智库(重庆分公司)

电话:023-65900777

安邦智库(深圳分公司)

电话:0755-82903344

安邦智库(乌鲁木齐分公司)

电话:0991-6117958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用户名: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