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再次体现安邦POD城市发展原则
  • 工作论文 2020-09-04

2020年8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对《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下达了批复。为了在根本上治愈“大城市病”和体现“首都功能性” 该批复内容主要在注重老城维护,改善民生,完善基础设施,降低人口密度,以及强调保护北京多地建筑遗产等方向对北京今后的城市规划指出了一个大方向。其实早在2015年,安邦智库(ANBOUND)首席研究员陈功就敏锐地发现北京的城市发展在逐渐的埋灭本该属于它的光彩——文化底蕴。陈功先生还指出城市是因人而生,为人服务是城市的使命,所以对城市的一切建设需要以人为本,这也是陈功先生一直提倡的POD(Pedestrian Oriented Development Principles)原则的雏形。

然而可惜的是,当我们面对“大城市病“时,几乎很多人和政策导向都偏向对人口控制的问题上下功夫。其实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以及对历史遗留物的不重视,才是导致”大城市病“的根本原因。资源约束均不是严控人口规模的理由,所以当时在安邦智库看来,想通过城市扩张和人口控制来解决“大城市病”并不是对症下药。如今国务院对北京首都功能核心区规划也是让陈功先生这个前瞻观点得以落地。的确,面对人口逐渐增多的北京而言,控制人口是一个有效的方针,只是这样的管控会使北京的未来失去光彩。我们应该更多的去用“人文”的眼光去看待目前面对的城市问题,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去思考城市未来。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北京除少数人满为患的胡同之外,极少数点状分布的“北京符号”之外,北京的城市风貌仅能说是一个“普通的现代都市”,并无明显的历史特质。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历史上的大拆大建,毁掉了城墙、牌坊,更多的是最近一个时期的城市化,占用了过多的内城历史空间。很多具有北京特色的建筑被拆除,使得城市景观和肌理被严重破坏。

2018年底,陈功先生正式提出了前瞻性的城市规划——POD原则。然而在POD十四项基本原则,几乎与此次国务院对《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不谋而合。特别是POD原则中强调的尊重城市的文化感和历史感,以公共空间优化为基础构建紧凑型城市,以及推动以人为本的城市政策等原则,更是直指北京城市规划需要改善的要点。北京的特殊性在于它同时要满足和兼容首都与城市两类不同的要求。陈功认为问题在于,北京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里面,可以说在“城市”的方面,考虑的比较多;在“首都”的方面,考虑的比较少,这就导致北京作为“首都”存在着某些缺陷,无法有效满足大国首都的“大政治”。其结果就是,北京作为一个巨大无比的城市,“首都元素”的表达却仅仅局限于一个不足1平方公里的小区块。

此次国务院对《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批复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一直被强调的词——首都,也认证了安邦在城市研究领域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其实早在2017年安邦智库的城市开发参考产品里就对当时北京市的规划提出了一个问题:北京在发展复合型首都时,对于城市和首都功能性的天秤始终不平衡。从世界各国的首都发展来看,大致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作为纯首都;另一种模式则是复合型的首都,既有城市,又是首都,北京的发展现实更接近复合型首都。如今国务院对北京首都功能核心区规划也是让陈功先生这个前瞻观点得以落地。的确,面对人口逐渐增多的北京而言,控制人口是一个有效的方针,只是这样的管控会使北京的未来失去光彩。我们应该更多的去用“人文”的眼光去看待目前面对的城市问题,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去思考城市未来。作为一家独立智库,我们总是会保留“实时热点”的讨论,不断观察这些大家一哄而上的政策。虽然安邦格格不入的声音会淹没在更高的呐喊下,但时间可以证明一切,一个社会需要有质疑的声音,才有更文明的发展,这就是安邦存在的意义。

用户名: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