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已死!”
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正在发生的客观现实。
从2018年中美贸易战,再到2022年的俄乌冲突、2023年的哈以战争,直至2025年美国再次走向孤立主义,全球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世界逐渐从一体化走向区域化,过去的全球化正在趋于终结。
中美贸易战
俄乌冲突与哈以战争
美国再次走向孤立主义
实际上,全球化的终结或逆转并不是一个新观点。在安邦智库(ANBOUND)看来,全球化的这种逆转早已发生。早在2020年,安邦智库创始人陈功在《全球化的前世今生与未来》就指出:“我们深信全球化是一条曲线,存在波峰和波谷,所谓逆全球化,精确的定义应该是全球化的逆全球化阶段。”
报告进一步指出,逆全球化阶段的持续时间可能长达十数年甚至数十年。对于现实世界和公共政策决策来说,只是看到逆全球化趋势还不够,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和贸易大国来说,更重要的是要预判趋势——逆全球化或全球化“终结”将会带来什么?对世界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在《全球化的前世今生与未来》报告中,陈功给出了他的预测。报告认为,在逆全球化阶段,将会出现一系列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现象:
1)逆全球化阶段往往伴随着经济紧缩
2)地缘政治冲突严重
3)大规模的产业重组
4)政治开始左倾
5)精英话语权为社会浪潮所淹没
6)新空间的发现逐渐产生
7)社会成本的提高
8)社会总价格上涨
9)全球空间的碎裂化
在对未来逆全球化阶段的趋势特征预测方面,报告同时也提供了三个趋势总结:
第一,全球化将向区域化发展。全球化是一个“整合”的过程,逆全球化阶段则是一种“碎裂”的过程,这个“整合-碎裂”过程及其变化,代表和反映了全球化从波峰到波谷的变化,也是逆全球化的基本趋势。
第二,逆全球化阶段无可避免地会带来社会伤害。随着矛盾与压力的累积,非理性社会运动将引发严重的社会冲击,形成社会伤害。一旦这种社会伤害造成的普遍成本超过社会结构的承受力,则可能导致战争和冲突的发生。在剧烈的冲突之后,当某些政治力量出现溃散,世界则有可能从逆全球化的阶段再次走出来,重新开始全球化的进程。
第三,财富大转移。逆全球化时期将催生新一轮财富转移及再分配,资本市场的传统投资理论可能失效,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投机活动和套利行为。资本既是全球化的灵魂,也是逆全球化阶段的最大抵抗力量。
结合世界最近几年的变化来看,不难发现,不论在地缘政治冲突、全球性的经济收缩、大规模的产业重组、社会思潮的转变、全球空间的碎裂化、社会成本的提高与社会总价格的上涨……世界的真实变化惊人地契合了安邦智库在几年前的判断。如果机构、企业能够在数年前就据此做出策略调整,相信会避免很多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