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公布《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下称《规划》),正式确立了发展氢能产业在中国的战略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安邦智库(ANBOUND)在两年多以前即提出了中国构建“氢能社会”的战略建议。2020年,安邦智库正式对外发布《中国发展氢能社会的构想和路径》,详细阐述了中国发展“氢能社会”的战略意义和路径。
需要强调的是,报告提出的构建“氢能社会”的战略构想,所涉及的领域、要实现的发展目标,实际上要超过《规划》所关注的氢能产业这一核心。
为何要发展“氢能社会”?
回溯研究氢能社会的整个进程,安邦关注这一问题的起点,还是中国所处的地缘政治环境和地缘战略问题。
在中国经济崛起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过程中,能源安全始终是中国要面临的一个“卡脖子”的问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但石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分别高达72%和43%(2018年数据)。且能源运输通道多为竞争对手国控制下的波斯湾和马六甲海峡。这意味着,地缘政治因素对中国能源安全的牵制极大。
图 | 中国油气进口通道示意图
就此而言,安邦所提出的“氢能社会”实际上根本就不是汽车产业问题,也不是所谓“新能源车”的单一问题,而是关系到中国未来发展全局的战略性问题。
“氢能社会”究竟是什么?
“氢能社会”,并非“氢能产业”。
从安邦智库的视角来看,氢能社会的构建和发展,是涉及到运输、建筑、工业、制造、电力以及全社会普遍能源利用的一次巨大的产业革命。氢能社会带来的能源转型不仅仅是能源领域的转型,也是中国经济与社会的转型,还意味着新的产业体系的构建。
安邦认为,“氢能社会”是一个包含了技术、工业生产、市场应用(交通、工业、建筑等丰富的应用场景)和社会配套的庞大体系,这个体系具备零碳、高效、能源互联(电、热、气之间转化的媒介,是在可预见的未来实现跨能源网络协同优化的唯一途径)和可储能(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实现能源消纳与储存)等多种特征。
图 | 绿色氢能社会构想图
因此,一旦它发展成为一个相对完善的社会经济系统,它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和战略价值将是巨大的。可以设想,对于一个氢能社会的国家,即使是再发达的非氢能社会“霸权”国家,也难以对其进行制裁。
报告的最后,提出了一些政策性思考和建议,包括氢能应用不能局限于“一窝蜂”式的造车,在自主技术突破前应把握终端应用节奏,须防范产业无序竞争和产能过剩风险… … 同时探索以氢能应用化解清洁能源消纳问题,建设示范区推动和扩大氢能应用,突出氢能产业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战略地位… … 希冀为氢能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加有效、有力的保障,真正推动氢能扎根于祖国大地,推动建设更加多元、更加安全的能源体系,发展出更具创新、更加低碳、更有竞争力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